扶貧開發流動專題會領導講話

集中時間、集中資源,三是要深刻認識新時期扶貧對象“由點到片”轉變。扶貧連片開發是針對特殊連片貧困區域的突出問題。統籌規劃、綜合推進,連片建設、整體脫貧。推行扶貧連片開發,就是要集中解決特殊、連片貧困區域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從而不時提升扶貧開發整體水平。

堅持救助與開發結合、扶貧與扶智並重,四是要深刻認識新時期扶貧方式“由魚到漁”轉變。增強貧困民眾自我發展能力才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出路。連片扶貧開發要立足當前、著眼久遠。既要注重“輸血”更要注重“造血”努力增強貧困民眾自我發展的能力。這個問題也不新鮮,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老鄉、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先生就認識到中國農村的問題主要是四個方面,即:愚、貧、弱、私,從而提出“以文化教育治愚、以生計教育(也就是今天說的職業教育)治貧、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道德教育治私”平民教育理念。從這幾天我看的情況來看,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園區培育、協會和專合組織建設、公共服務等的質量和水平,最關鍵的還是人才。

從分散投入向集中統籌轉變,五是要深刻認識新時期扶貧資金“由分到合”轉變。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推進扶貧資金使用機制的創新、扶貧項目整合布置的創新和管理方式的創新,促進扶貧項目資金與其他涉農項目資金有效整合,提高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重點突出連片扶貧開發的新路子

市、縣(區)都要制定規劃,一是連片扶貧開發要以堅持科學規劃為前提。扶貧開發的下一個十年規劃從XX年開始。把連片扶貧開發作為一種重要形式,配套設計相關內容,與國家綱要、省上規劃相銜接,爭取更多項目擠入國家和省級規劃總盤子。同時,要把連片扶貧開發放在新農村建設的大局中去謀劃、去規劃、去實施,切忌就扶貧抓扶貧。

集中整合資金,二是連片扶貧開發要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發展的差別主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以改善連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為首要任務。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好民眾行路難、飲水難、看病難、上學難等“四難”問題。

保證農民繼續增收。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三是連片扶貧開發要以培育致富產業為核心。要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把扶貧資金重點投向農業產業發展,著力扶持貧困鄉(鎮)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能夠臨時增收的支柱產業,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產業支撐。

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四是連片扶貧開發要以造就新型農民為支撐。要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著力點。不時適應新形勢農村發展的需要。通過開展非農技能培訓,轉移輸出富餘勞動力;通過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留在當地的農戶學到先進種養技術;通過思想教育培訓,讓農戶轉變觀念、拓寬視野,不時適應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自覺尋求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四、建立健全連片扶貧開發的新機制

一個片區一個片區地、綜合地、較為完全地解決問題。事實證明,一是要建立健全項目整合機制。這個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資金的集聚效應。如果實施一個單一的項目,不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培育,都很難達到預期的扶貧開發效果。因此,要充分利用試點專項資金,依照“瞄準目標、統籌布置、性質不變、渠道不亂、集中使用”原則整合其它涉農項目資金和社會投入,將各部門的項目資金整合用於試點建設,做到連片扶貧開發實施到哪裡,領導力量就傾斜到哪裡,部門任務就跟進到哪裡,建設項目就配套到哪裡,真正形成項目資金整合機制,最大限度的發揮連片扶貧開發資金的集聚效應和放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