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在“法官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兩周年的日子。在這個充滿陽光、充滿關愛、充滿希望的日子裡,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市教育局在這裡隆重舉行瀋陽市“法官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這一舉措影響重大、意義深遠。在此,請允許我代表瀋陽市兩級法院對出席今天儀式的王玲副市長及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團市委、市婦聯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多年來對全市法院少年審判工作的深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對“法官進校園”活動的高度關注和有力指導。同時,向積極參與配合的學校領導、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並向親愛的同學們致以節日的祝福!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關愛少年,關護青春,關注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更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XX年8月,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了全省第一個獨立建制的少年綜合審判庭。兩年來,全市兩級法院始終把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作為少年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切入點和落腳點,注重歷練法官隊伍,強化審判業務素質,延伸審判工作職能,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專門化、制度化和個性化的少年審判工作新機制,為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在審判組織上,我們抽調精兵強將,為少年審判庭配備了大局意識強、政治業務素質高、有奉獻精神、熱心教育感化工作的審判人員,為做好少年審判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在審判方式上,我們建成了頗具特色、彰顯司法關懷的審判台,採用“圓桌審判”方式,並全面引入社會調查制度,聘任了50名社會調查員,把他們了解到的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況、生活背景、成長經歷、受教育程度等情況,作為法官庭審教育和案件裁判的參考,既讓未成年被告人感受到法律的威嚴,也讓他們感受到法院和法官的人文關懷。

在審判原則上,我們始終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儘可能給失足青少年一個回歸社會、重塑人生的機會。XX年,在全市法院判處的1156名未成年罪犯中,判處非監禁刑524人,占未成年罪犯總數的45.33%。這充分體現了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

在延伸職能上,我們堅持“庭前考察、庭審教育、庭後幫教”三者並重,建立了未成年罪犯幫教檔案和定期回訪制度,促進未成年犯悔過自新、積極改造,降低再犯率。建立了法制宣傳基地,深入到中國小開展法制講座,組織學生旁聽庭審,開展模擬法庭,引導青少年自覺地摒棄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僅去年一年,就給中國小生上法制課84次,受教育的達2萬餘人次。積極提出司法建議,XX年市法院向市教育局提出了強化校內安全、加強監管保護、建立損害事故上報制度等司法建議,被市教育局採納,並在全市中國小全面部署,取得了良好效果。開闢了“青少年愛心培養基地”和“失足少年家長學校”,形成了法院、家庭、學校、社區共同幫教的良好局面。

兩年來,全市法院的少年審判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和平法院、瀋河法院先後榮獲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先進單位和全國青少年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市法院在全國少年審判工作會議上做了經驗介紹。XX年初,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xx同志親自批示在全省推廣和平法院少年審判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