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書記在慶七一表彰會議上的講話

轉變機關作風就是要消除一切有礙發展大局、有違黨的宗旨、有害人民利益、有損政府形象的不良思想和作風,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公正嚴明的執法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專心致志“築巢引鳳”、“放水養魚”。因此,我們要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幹部隊伍,營造現代經濟競爭的良好環境作為“一號工程”抓好抓落實,認真培育建設小康社會的人文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凝聚各方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鼓實勁、乾實事、創實績,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竟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動,讓一切有真本事的人在經濟浪潮中甩開膀子大顯身手。真正把發展作為**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轉變機關幹部作風,不是唱高調、空喊口號,而是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到“服務基層,服務民眾,服務項目建設”之中去。區直機關各級黨組織要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扎紮實實抓好《改進區直機關作風的決定》和《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十項規定》這兩個檔案精神的落實;區直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要帶頭搞好落實。今後,我們將採取“盯住不落實的事,處理不落實的人”的辦法,來抓好轉變機關幹部作風這一工作的落實。

三、強化黨內監督,增強機關黨組織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江澤民同志指出:“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加強和健全黨內監督;越是領導機關、領導幹部,越要嚴格黨內監督。”近幾年,一些消極腐敗現象在機關黨員幹部中也時有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機關黨內監督工作比較薄弱,還沒有完全形成對黨員領導幹部實施有效監督的機制,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抓好這項工作,增強機關黨組織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強化黨內監督,我看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解決監督難的問題,增強搞好黨內監督的自覺性。一是解決要不要監督的問題。應當明確,監督不是要束縛黨員幹部的手腳,更不是整人;而是為了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發展。實施黨內監督,是黨章賦予機關黨組織的重要職責。二是解決敢不敢監督的問題。我們應認識到黨內監督所體現的是黨組織與黨員的關係,而不是專職黨務幹部與某個黨員領導幹部個人之間的關係。機關黨組織盡可理直氣壯的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敢於對每個黨員進行監督。三是解決會不會監督的問題。黨內監督主要是通過嚴密的組織生活,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來實施監督。要圍繞大局和中心開展機關黨的工作,在參與行政業務工作的過程中實施監督;要緊密聯繫本單位的實際,開展靈活多樣的黨建活動,在經常性的黨員教育管理中實施監督。四是解決肯不肯接受監督的問題。要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真正認識到任何黨員都不得游離於黨組織的監督之外,更不能凌駕於黨組織之上,切實糾正視監督為“挑刺”、“找茬”的錯誤思想。

四、部門黨組要切實加強對機關黨建工作的指導

加強機關黨建工作,既是區直各機關黨組織的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區委、各部門黨組的一項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加強機關黨的工作,首先是黨組書記、部長等主要黨員領導幹部要重視,要親自抓,切實支持機關黨組織的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如果部長不重視黨的工作,黨組書記不帶頭,單單讓機關黨組織去做,那是不行的。”從實際情況來看,凡是部門黨組重視和支持機關黨的工作並認真給予指導的,這個部門機關黨組織的作用就發揮得好,工作就能順利開展和富有成效,就會受到各方面的歡迎。所以關健在於黨組。

區直機關工委對區直機關黨的工作的領導是巨觀領導,往往具有間接性,而部門黨組對機關黨組織的指導,卻是直接的,是具有領導責任的指導。因此,各部門黨組要增強黨要管黨、聚精會神抓黨建的意識;同時要增強“圍繞工作抓黨建設,抓好黨建促工作”的意識,進一步加強對機關黨建工作的指導。區直機關各級黨組織,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建立健全抓好機關黨建工作的責任制。要著力建立起機關工委巨觀領導、部門黨組直接指導、機關黨支部(總支)具體領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機關黨建工作新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