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人生因夢想而美麗(青春勵志)

人生並不是非要夢想成真才算成功,也許夢想永遠都實現不了,但是追尋夢想的過程當中,得到了更多,充實了原本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意義。

有個人,小時候,他夢想當科學家,立志長大後要做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達爾文………那樣的人,為人類做出傑出的貢獻。為此他拚命地學習科學基礎知識,但長大後他發現真正偉大的科學家不僅僅要執著,還要天賦,他想自己腦袋瓜不可能像愛因斯坦一樣“逾時空轉移”,所以他放棄了科學家的夢想。上國小時,他喜歡畫軍艦,畫飛機,自己動手做航模,夢想有一天能成為航母的總設計師,心想如果做不了總設計師就當航母的總建造師,但隨著自我“黑五類”成分的清晰認識,這類夢就想都不敢再想。後來他又迷上了無線電,成天拆著舊家電,認真研讀完三大本清華大學《電子線路》,再後來因為上大學學的是“機械製造”,這個夢想也就不了了之。大學裡他狂熱地追逐做個“手風琴演奏家”,但對藝術“刻苦鑽研”沒有讓他在藝術上有所成就,因為他“實在”沒有藝術細胞。當南斯拉夫的《橋》熱映時,影片中那座宏偉的、優美的、精緻的橋,以及橋樑設計工程師為“熱愛”而悲壯獻身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就想自己能當橋樑設計師或者摩天大樓的設計師多好。實際上大學後,他被分配到石油系統中工作,父親對他有一個期望,希望他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工程師。他想太小覷我了!要做也要做一個世界級的石油專家。工作多年後,隨著對石油價值與儲量的深入了解,他發現石油是個沒有前途的行業,他再次拋棄了自己的專業,投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研究太陽能。終於太陽能做出來了,他又想讓人人用上太陽能,37歲時,他毅然辭職,全力追尋他的太陽能夢想……

他不斷地夢想,夢想又不斷的破滅,一個夢想還沒破滅,另一個夢想毫不遲疑地跟上。有的夢想實現了,有的夢想也許永遠都沒法實現。這樣的一生,你認為成功嗎?如果你的人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不斷的夢想,又不斷地破滅,你感到焦躁嗎?你會無望嗎?已經快到了不惑之年事業還沒有所謂的立,你是否還將繼續夢想下去?

也許有人已經猜到這個人就是37年之前的我,認為我的成功是得於之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太陽能夢想”。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我之前所有的夢想,無論是實現的還是沒有實現的夢想,每個夢想都為下一個夢想做了積澱。比如說認真學習的科學基礎知識、無線電的專業知識在後來的工作和創業過程中都一一用到;擺弄航模的也好還是拆拆舊家電也罷,甚至做太陽能,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工作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了。藝術的薰陶也使我對企業宣傳遊刃有餘,皇明早期產品說明書,廣告語都是出自我的創意。對工程師夢想的追尋,讓工程師執著、務實的精神、嚴謹的作風滲入我的骨髓,形成血液。在樹立皇明企業文化時,將“大膽構想小心求證”加入企業文化,相信這種嚴謹的作風,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經營當中,抑或是在生產製造當中,任何領域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現在集團正在規劃和建造可再生能源國際交流中心、節能住宅,我在跟一群工程師、建築師合作,共同在營造綠色家園,因為建築師的情結,使得我多了一份學習的熱情,憑空學了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