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的勵志演講

我叫張x,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在這裡和大家見面。在今天下午和你們的老師聊天的時候,得知你們是國中部和高中部的同學,看到這么美麗的校園,這么優越的教育環境,我真的非常羨慕你們。因為在我國小畢業的時候,我第一想要讀的國中就是xx一中,但是沒有如願,國中畢業的時候,第一志願依然是xx一中,很遺憾,這個願望依然落空了。

不過,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受你們張校長之邀,走進xx一中這所美麗的校園,能夠站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分享我人生中的一些經歷和故事,分享我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尤其回想起少年時的夢想,特別有感慨,覺得人生很奇妙,總是充滿了很多的未知、驚喜,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的曲折與坎坷。我慶幸自己是一個經歷過坎坷的人,我更慶幸自己是一個能夠承受坎坷,並戰勝坎坷和困難的人。這一切都讓我內心充滿了力量。

大家經常會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當然很對,不過我想補充一句話就是:能夠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力量的力量。那么運用知識的力量從哪來?從實踐中來,從日復一日的嘗試、探索、不斷的失敗又爬起中來。也許大家想像不到,我從14歲那一年因為家裡貧困輟學的那一天開始,我就獨自經歷著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打擊、挫折。

可能大家很難想像,一個14歲的小孩能夠乾什麼?我11歲的那一年第一次輟學,那時我在讀國小六年級,連續一個星期我沒有去學校,因為那時家裡窮,經常交不起學費,家庭的貧困給我造成巨大的壓力和自卑感。在同學當中,我是最孤僻最不合群的那個。所以,國小六年級那年,我輟學了。我當時想去城裡準備找個工作,幫家裡減輕一點工作。於是,我經人介紹去了職介所,想給人家去做保姆。結果去見工的那個老闆看了我一眼就說:“這個小女孩絕對沒有16歲,不能要”。因為我個子不高,又是娃娃臉,確實很難矇混過關。所以,我11歲時的求職之路就走不通了,只好硬著頭皮又回學校上學。但是那時候的上學對我來說確實是一種煎熬。上初一的時候,我的成績還不錯,但是我最怕老師,因為交不起學費,學校總是通知欠費學生開會,把欠費學生名單列在黑板上,我越來越自卑,看見老師我就躲著,老師叫我名字,我就趕快跑,我就怕催我的學費,並且我不敢跟任何一個同學說話,總感覺別人看不起我,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謂是內憂外患,自己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到了初二終於不得不退學了。

古往今來有很多哲人讚頌苦難,讚頌挫折。我想,苦難有苦難的價值,這價值來自於你能夠戰勝它,不然苦難就是一次次毀滅,毫無價值。而對於青少年時期的成長、成熟,接受知識、科學、文學、藝術,打開這個世界的一扇扇門,去接觸豐富多彩的世界,在校園這個相對單純的環境裡,享受這一段積極上進,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吸納的時光,是一個值得好好珍惜,好好對待,好好把握每一分一秒的人生階段。因為我失去過這樣一個人生最寶貴的階段,所以我格外知道它的寶貴。同學們,無論我現在過得怎么樣,無論我今後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我都會懷念、羨慕你們現在這個階段,能夠接受完整的教育,能夠在知識的世界裡徜徉,以知識為基礎迎接人生的挑戰,這是一種極大的幸運。度過高中階段,你們還將升入大學,在更高的學府里接受更高深的教育。我不知道各位同學對大學,或者對於自己未來人生的構想是什麼。如果有同學願意分享的話,可以寫在紙條上遞給我。可能大家會看到很多新聞,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有專家說:“中國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因為中國的產業結構和大學所學不匹配”。這些情況都是現實存在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