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北大演講

對於很多像我一樣靠奮鬥才能讀得起一個常規學期的年輕人來說,支付世界另一邊的機票或生活費實在是不可能的。這是不可接受的,因為留學不應僅屬於有一些背景的學生。

我們希望在所有種族和社會經濟背景的人之間建立聯繫,因為正是這樣的多樣性讓我們的國家如此充滿活力和強大……我們的海外留學項目應向世界反映美國的真正精神。

這就是為什麼在XX年我的丈夫訪問中國時,宣布了我們的100,000項倡議,該倡議旨在增加留學中國的美國學生的數量和多樣性。而今年,在我們紀念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之際……美國政府實際上支持更多的美國學生在中國學習。

我們正將高中生、大學生和研究生送到這裡來學習中文,我們正邀請中國老師到美國的高校教授國語,我們為希望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提供免費的線上諮詢。美中富布賴特項目仍在加強,現有3000多名學友。

私人部門也在加緊工作。例如,美國黑石公司的主管斯蒂夫施瓦茨曼正在資助清華大學模仿羅德獎學全的一個新項目。

“你不需要登上飛機才能成為公民外交官”

今天,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正在中國學習。以來自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羅亞爾為例,她參加了紐約大學在上海的項目。像我一樣,羅亞爾是家裡的第一代大學生。她母親做兩份全職工作,而她父親晚上工作以維持他們的家庭。談到她在上海的經歷時,她說:“這座城市充滿韌性,它激勵我完成所有我能做的事。”

還有來自華盛頓大學的腓力門海爾,他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家人作為厄利垂亞難民來到了美國。談到他在中國學習的經歷時,他說:“在我們進入公民外交的新時代之際,留學是人民間交流的一種強大工具。”

“一個公民外交的新時代”一一我想不出比這更好的說法了,因為這正是我正在談的,那就是普通公民走向世界。

正如我經常對美國年輕認說的那樣,你不需要登上飛機才能成為公民外交官。

我告訴他們,如果你在家裡、學校或者圖書館能上網,只要幾秒鐘,你就可以被帶到世界任何地方,遇見來自每個大陸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發一篇旅行博文,裡面有我這次中國之行的視頻和照片—因為我希望美國的年輕人能成為這次訪問的一部分。

這確實是技術的力量—它打開整個世界,讓我們接觸到以前根本難以想像的思想和創新。這也是為什麼信息和思想在網際網路上、並通過媒體自由流動是如此重要。

因為那是我們發現真理的途徑,那使我們得以了解我們的社群、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世界到底在發生著什麼。

那也是我們何以決定哪些價值觀和思想是最好的—通過有力地對它們提出疑問,進行辯論,傾聽各方觀點,並做出自己的判斷。

相信我,我知道這是一個令人困惑而沮喪的過程。有大量來自我們媒體和公民的質疑和批評,而我丈夫和我位於接收端。這並非易事,但我們認為它的重要無可取代。

因為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當所有公民的聲音和觀點都能得到傾聽之時,國家會變得更加強大和繁榮。

正像我的丈夫曾說過的,我們尊重其他文化和社會的獨特性。然而,就自由的表達自我、選擇自己所崇拜的東西,以及享有信息公開而言—我們相信那是地球上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