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民眾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範文

黨的工作路線,從根本上說是民眾路線。相信民眾、依靠民眾是馬克思主義的民眾觀,是堅持黨的民眾路線的核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依靠民眾求勝利主題發言稿,歡迎大家閱讀。

       依靠民眾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1

“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民眾觀。”這些樸實無華、耳熟能詳的話語,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不僅在人民民眾中廣為流傳,而且成為了我黨幹部的自覺實踐,成為了黨領導民眾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重大法寶。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交織並存的關鍵時期,社會環境發生多元化深刻變化的歷史背景下,自覺堅持黨的民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民眾路線,對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密切聯繫民眾”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深刻體會和寶貴經驗,是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長期實踐的結晶。筆者以為,民眾觀決定著民眾工作,民眾工作決定著民眾基礎。缺乏堅實的民眾基礎,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思想決定行為,只有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充分認識民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他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黨員幹部,在我們黨執政後,要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態度。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反覆強調:共產黨員如何對待民眾,是一個根本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黨的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

如何樹立觀?一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贏得民眾的認同和擁護。二是要牢固樹立民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民眾利益想細做實。要以解決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和抓手,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切實了解民眾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民眾要求,保證廣大民眾不斷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三是要正確處理黨群關係中的矛盾問題。黨同人民民眾的關係中的某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方面往往在於黨員幹部,在於黨內某些人存在著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關心民眾痛癢,脫離民眾,甚至濫用權力,違法亂紀,或者在於某些政策不能被當時當地的民眾所接受。因此,在處理黨群幹群關係時,首先要從黨員幹部自身找原因,對於民眾中出現的某些問題,不能用唯我獨尊、強迫命令的簡單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

依靠民眾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2

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民眾的自覺行動。

民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密切聯繫民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民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

相信民眾,就是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民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民眾是歷史發展真正動力的觀念,從而自覺地放下架子,走進民眾,同民眾交朋友,虛心向民眾學習,老老實實拜民眾為師。相信民眾,還要支持民眾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凡是民眾能辦的事情都要放手讓民眾去辦,堅決破除和摒棄束縛民眾手腳的各種條條框框。依靠民眾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聽取民眾的意見,集中民眾的智慧,使形成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民眾的意願和利益;實施決策、完成任務,要做好動員民眾、組織民眾的工作,使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完成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形成乾群齊努力,凝心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相信民眾、依靠民眾,是認識與行動、知與行的統一。依靠民眾首先要相信民眾,只有相信民眾,才能尊重民眾、自覺依靠民眾。民眾看一個幹部是否相信和依靠民眾,不是只聽他說得怎么樣,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么樣。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幹部,口頭上相信民眾,實際上相信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結果脫離實際、脫離民眾。有的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只求領導滿意,不顧民眾意願,損害了民眾利益。還有的對民眾的建議、要求充耳不聞,漠然置之,甚至堵塞言路,壓制民眾意見。

是否相信和依靠民眾,直接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落實到基層,關係到黨的各項工作能否得到有效開展。因此,堅持民眾路線,根本問題是樹立正確的民眾觀點,切實解決好對民眾態度和民眾感情問題。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擺正人民公僕的位置,把民眾當親人,時刻把民眾放在心上,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解民眾所難,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民眾的信賴。我們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相信民眾,感情上貼近民眾,工作上依靠民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牢固的民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堅持民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是執政黨的根基,直接關係到政黨的盛衰興亡。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只有深深紮根於人民民眾之中,同人民民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不斷鞏固執政地位,黨領導的事業才能永遠興旺發達。

依靠民眾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3

民眾工作路線是我黨發家和發展的傳家寶,既有理論上的成熟,更有實踐上的檢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不管時代怎么變革,經濟如何發展,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丟,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民眾路線不能變,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執政的土壤、喪失執政的根基。

“民眾路線”不是紙上寫寫、嘴上說說、牆上掛掛的空洞理論,顧名思義是“路線”其要義重在走。基層幹部是黨直接面對民眾的媒介和視窗,走“民眾路線”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穩不穩、路子寬不寬,關係著民心向背,左右著黨群脈動。

黨的民眾路線沒有捷徑可走、技巧可挖,要保障不走樣、不走調,基層幹部急需提高三種“走”的能力。

必須提高走“服務路線”的能力,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為人民服務、使民眾得利,基層幹部要真心實意當人民民眾的服務員,在涉及民生、民富、民難的問題上,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

必須提高走“發動路線”的能力,黨的所有工作和一切發展都需要民眾參與,基層幹部要發揮“宣傳機”和“播種機”的作用,通過建立黨群思想溝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見、建議的新平台,把民眾組織和調動起來,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民眾集體的意志。

必須提高走“傾聽路線”的能力,民眾的意見和建議是改進黨的領導、實現科學執政的最好助推劑,化解“老不信”需要在思想上尊重民眾,懷揣包容之心,傾聽不同意見,從牢騷話中找尋“表達意境”,從質疑聲中聽出“畫外之音”,在抨擊語裡發現“訴求真意”,很多時候傾聽是最好的溝通,退步是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