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健康生活精彩演講稿6篇

同學們回去,一定目睹農村大忙景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們已經忘卻了這首詩的精髓。看看我們校園裡,各種浪費現象依然比比皆是。

在教室,有些人拿到副餐就扔進了垃圾桶;在宿舍,有些人領到水果竟從陽台往樓下扔;在食堂,有些人吃不到幾口就丟下餐盤走人了;在天橋,我們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要打掃到不少雞蛋和牛奶……

那些浪費糧食的同學,心裡是怎樣想的呢?

有的人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點兒糧食沒什麼要緊。

我們國家的糧食真的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嗎?不!我國是農業大國,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占有量長期處於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全國人口增長的趨勢不會變,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趨勢不會變,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有的人說:吃飯的錢我繳了,我浪費的是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即使在已開發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那么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有的人怕別的同學瞧不起,因此即使家庭不是太富裕,在家裡也能珍惜糧食,到了學校,在同學面前也不敢表現出來。於是,為了“面子”,他們總想比城裡孩子表現得更大方,甚至故意浪費。同學們,這種靠浪費得來的面子要不得呀。

如何重塑節約精神,倡導合理消費而不浪費糧食呢?

一是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洞口號,也不應是權宜之計,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仍然需要。我們的糧食遠未充裕,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也沒有糟蹋糧食的條件。希望前面我提到的那些浪費現象不再發生。

二是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在食堂里,吃多少打多少,不喜歡吃的菜就讓工作人員不打或少打,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

三是強化節約行為。我們將對學生在食堂就餐情況作進一步管制,嚴禁將雞蛋、牛奶等帶出食堂,嚴禁故意浪費,發現嚴重浪費糧食者予以通報批評,(我們可以在食堂的門口張榜公布)對情節嚴重者將由學校給予一定的處分。

我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的理念”,節約應該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選擇。節約糧食,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吧。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一個人呱呱落地就開始了生命的征途,在父母的撫養和學校的教育下,逐漸成長為人,展現美好年華、錦繡前程、如歌生命,參加工作為國家社會貢獻力量,享受人生的幸福與快樂。為了讓生命絢爛多彩,讓生命有意義、有前程、有作為,走完人生快樂幸福的旅程,書寫完美的人生篇章,我們每個人需要用健康生活來保障。

健康生活讓生命絢爛多彩,我們要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堅持崇德修身,踐行明禮誠信。崇德要崇尚文化,重視教育,以學習為本,以知識為榮;要尊崇品德,提高道德修養;修身要加強個人品行和職業道德建設,不受世俗行為和腐朽風氣的侵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完善的人格品行。明禮要知書識禮,講文明、懂禮貌、知禮節;誠信是要做到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通過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創造出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自然及人文環境,利於生命的發展和延續。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夠完成人一生中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任務。身體健康關鍵在於飲食、運動與休息,只有正確處理好飲食、運動與休息三者關係,取得飲食、運動與休息這三者的最佳效果,才能保證人身體健康。因此,我們要保證規律的三餐,適量的三餐,營養的三餐,要保證每天至少一個小時的運動,要保證每天至少九個小時的休息,過上有規律的生活,為身體健康提供切實保障。在處理好飲食、運動與休息三者關係的同時,我們要有衛生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起來和晚上睡覺前要刷牙,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每周要洗一次澡,洗兩次頭,保持身體的清潔衛生;要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吃,不酗酒少抽菸,不吃垃圾食品和街頭不潔不淨的小吃,多吃蔬菜水果,確保飲食安全,維護身體健康。

健康生活讓生命絢爛多彩,我們要學習一些衛生保健知識,多看一些衛生、健康、養生頻道,多向醫務保健人員諮詢,有條件的要參加一些衛生保健培訓班,掌握簡單的衛生保健知識,懂得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懂得如何預防各類疾病,懂得有病要及時診治,讓身體始終處在健康的狀態上。春秋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由於晝夜溫差變大,冷暖多變,晝熱夜涼,氣候變化無常,是疾病的多發季節,再加上環境的污染,容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我們要注意身體保健,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手,適當多喝水,經常到戶外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患於未然,避免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在春秋季節,為保持身體健康,我們要藉助睡眠提高身體免疫力,世界醫學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我們要限制飲酒,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要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過量飲用會給血液與心臟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影響身體健康。我們要參加運動,每天保證運動30到45分鐘,達到增加免疫細胞數目和抵抗力的目的,防範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我們要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蔬菜水果,改善體內生態環境,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健康。

健康生活讓生命絢爛多彩,我們要克服浮躁情緒,培養良好心理,只有心情好了,無憂無愁,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當前是市場經濟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創業等謀生艱難,每個人都面臨著沉重的工作壓力,什麼生產任務、工作質量、考核評比等等,造成精神萎靡不振,身體筋疲力竭,容易產生浮躁情緒,勢必降低生活質量,影響身體健康。克服浮躁情緒,維護身體健康,我們要用靜心換取用心。靜心是保持內心安寧,不被名利得失困擾,不受進退去留影響,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用心就是精神高度集中,精力高度投入,專心致志做事。有人說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無欲則靜,心態平靜,心有定力。因此我們要學會鬧中取靜、浮躁中清醒,不為一點成績而驕傲,不為一時挫折而沮喪,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促進各項工作發展。

克服浮躁情緒,維護身體健康,我們要用進取贏得爭取。進取是一個人為達到預定目標而不斷奮鬥的過程,爭取是一個人採取各種手段去實現目標。進取是爭取的前提,爭取是進取的結果。人需要進取,一個人想進步、想挑擔子是有事業心、上進心的表現,是渴望自身價值得到社會尊重和承認的正常心理需求,爭取就是把人固有的發展需求儘可能地釋放出來,在發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以及生存的意義。

健康生活讓生命絢爛多彩,我們要樹立健康心態,快樂舒暢工作。一是具有融入心態,融入單位大家庭,具有團隊精神,熱愛和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以一種快樂喜悅的情懷和其樂融融的集體心態做工作,使自己的團隊永遠活潑向上,永遠充滿健康活力和吸引力。二是具有欣賞心態,要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對待人和事,而不是以一種陰暗畸形的心態去對待人和事,去相互猜忌和排擠打擊別人,多想想和學習他人的長處,學會去欣賞和讚賞別人,從而感覺到我們的工作環境多么溫馨,我們的同事多么可愛,工作起來自然激情澎湃,快樂幸福。三是具有包容心態,要有一種大肚的心態和寬大的心胸去包容別人,包容內部同事,正確應對和處理同事之間矛盾糾葛,不要太多地計較得失與對錯。四是具有感恩心態,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並養育了我們,感恩那些曾經給我們幫助的人,感恩單位給了我們工作崗位,以感恩心態對待任何人和事,增加自己的工作幹勁和工作動力。五是具有平常心態,萬物需要平常,不平常則失衡則亂。一個人有了平常心態,能安心踏實地工作,能保持自己的廉潔操守。如果沒有平常心態,心理失衡,整天不切實際地東想西想,就不可能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容易出現工作差錯,且影響身體健康。

生命如歌,展示生命的珍貴,描繪生命的絢麗,歌頌生命的偉大;生命的一切均需要用健康生活來支撐,用健康生活來保障。讓我們從珍惜生命的目的出發,從發揮生命的作用起步,關注健康生活方式,用健康生活方式度過一生,讓生命之花永遠綻放,結出豐碩成果,奉獻給偉大祖國和偉大人民,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現在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網路也跟著在社會中流行,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去,而且擴張的範圍很大,尤其是對於中學生來說更是對“網路”愛不釋手。為此,上個星期,老師叫我寫有關網路文明的演講稿,我想就寫“告別網咖,做文明健康中學生”為題的演講稿吧,於是我就中學生告別網咖一事專門調查了幾位同學,他們中的一些堅定的搖了頭,並說出了一大堆上網的好處,而且反問了我:“你也不是經常上網嗎?”,於是,產生了我的幾個思考:告別網咖,是不是就等於告別了網路?告別網咖現實嗎?我們的中學生在接觸網路時,該如何把持自己呢?

老師說過,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網路時代,是人類數位化生存的時代,電腦和網路,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門課程。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四五年級的學生都能夠熟練地使用電腦、網路、查閱資料,學習知識。相比之下,讓我們中學生告別網路的做法,我想在座的同學沒有一個會同意的。但我們法律為什麼又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咖”?首先,我們不能把“網路”等同於“網咖”。不接觸網咖,我們同樣可以接觸網路。比如通過:家庭個人電腦、學校電腦室等,當然,這方面的開發和利用,有待學校、老師、家長和我們同學的共同認識基礎上逐步實現。第二,表面禁止的同時,深含對我們未成年人的身心保護。我們中學生迷戀網咖,不能自拔,導致學業無成,甚至是猝死網咖的現象時有耳聞,一旦事件發生,我們總認為這是因無知而犯下的錯,但也為時已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咖”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少犯或不犯同樣的錯誤,讓更多的人來關愛我們這些未成人。

但是,目前那些黑網咖,象一個個美麗的陷阱,使許多同學丟魂失魄、喪失意志、無心學習、前途廢棄。據調查,學生上網80%以上是打遊戲,15%左右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詢資料用於學習的為數極少。有13%以上的男生很喜歡上網或迷戀上網,達到了嚴重影響學習的地步。一到寒暑假,學生們更是肆無忌憚,不少學生生通宵達旦地玩電游、上網。網上遊戲、網上聊天和網上色情是網路三個魔爪,是使中學生墮落的三大殺手。由於網路遊戲、色情和聊天充滿刺激、驚險和浪漫,許多網迷一旦接觸,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網上“三魔爪”又被稱作“電子海洛因”,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么一件事沒有?為了搞到錢到網咖里玩遊戲,山東省聊城市的三名中學生竟想出了攔路搶劫的辦法,僅5月6日到5月11日短短6天時間,他們就作案3起。據這三名中學生交代,他們泡網咖成癮,但又沒那么多錢,只好向家長撒謊要,不行就去偷、去搶。

如何防止讓我們中學生上網上癮,真正做到未成年人不入網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真正重視我們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心理上加以指導,幫助擺脫心理壓境,提高心理素質。此外,提高我們中學生的現實交往能力,培養自信心才是擺脫“上網成癮“的根本。我建議教育主管部門要多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開放電腦室和閱覽室,讓我們中學生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手,樹立堅定的信念,告別網咖,做文明健康中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