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4周年演講稿4篇

關於紀念長征勝利84周年演講稿篇3

——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裡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這是8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說起過去的崢嶸歲月,這位84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1933年84歲的他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夜襲扇子隊,一戰成名。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一過草地,竹籤穿透了他的腳堂。任老頭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長征時留下的。二過草地,鬼門關口揀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遞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因為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說:“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名幸運者”,”我能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經歷是紅軍長征的縮影。1934年10月開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占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於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終於勝利的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刺骨,雪壓冰封,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80年了,整整80年了。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凝聚民心,催人奮進!在近幾年中一些鮮活的事例也漸漸浮現出來。

任長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

孫必乾,他於花甲之年臨危受命,遠離故土只為續寫使命傳奇。為了達成和平,他遊刃於戰火之間,為了挽救生命,他斡鏇在死亡邊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後,是讓他驕傲的祖國。

還有背妹求學的洪戰輝,堅守承諾的陳鍵,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路的王順友……

這些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不正是聯繫民眾,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長征精神在新時期的真實體現嗎?

作為一名有著百年光輝歷史的師大附中的莘莘學子,凝望著校園內的革命英雄紀念碑,讀著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績,紅軍長征途中,那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壯舉,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那一幕幕歷史畫面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那濃濃的炮聲,震天的吶喊,成為激人奮進的咚咚戰鼓!長征中那無數烈士和無數動人的事件折射出來的“長征精神”,必將成為我們奮進的動力和學習的源泉,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催化劑。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是一幅波瀾壯闊,無堅不摧的歷史畫面;是一種獨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你感覺到了嗎?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你看到了嗎?那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讓我們抖擻精神,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它就是長征的力量!

20xx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4周年演講稿篇4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井岡山。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親手開創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岡山因此被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

巍巍井岡山,綿亘五百里。井岡山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雄偉,山幽壑深,奇峰峻岭,古木參天。在為期五天的考察學習中,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不怕疲勞,以飽滿的熱情,參觀了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地區戰鬥,生活過的遺址遺蹟,在參觀中,我的思想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撼。80年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土地革命,黨的建設,政權建設,人民軍隊建設,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方面取得了具有獨創性的重大突破,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率先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豐富,發展了馬列主義。井岡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鬥爭,代表著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實現了中國革命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井岡山時期是我黨我軍創業的艱難階段,條件艱苦,生活物資極為短缺,人員武器嚴重不足,加之敵人的嚴密封鎖和多次圍剿,使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但是,在我黨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堅定的紅軍戰士保持高度的團結與旺盛的革命鬥志,團結廣大民眾,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自力更生,百折不撓,英勇奮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全國。毛澤東在湘贛秋收起義失利的情況下,毅然率領起義部隊向反動統治薄弱的農村進軍,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翌年四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農軍轉戰到井岡山,實現了朱,毛兩軍的偉大會師,組建了中國紅軍第四軍,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年底,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軍五軍部分主力上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壯大了武裝力量。在井岡山,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在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都有獨創性的重大建樹,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思想,為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革命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根據地在這裡建立,黨的領導在這裡得到加強,中國革命從這裡走向勝利。在這裡,無數革命先輩為革命勝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不惜拋頭顱,撒熱血,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壯大了革命隊伍。井岡山的革命鬥爭史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零四個月,但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同志為此親筆題詞:"天下第一山"。踏上紅色聖地,我懷著對一代偉人和革命先烈無比崇敬和緬懷之情,在革命博物館聆聽了井岡山革命鬥爭史,看著眼前呈現的那一張張真實圖片,一件件歷史實物,感到時光流轉,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煙彌散的革命歲月,眼前仿佛浮現出井岡山革命先烈們在炮火中英勇戰鬥,前赴後繼的鬥爭畫面;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房中點著油燈才思泉涌,奮筆疾書,憂國憂民,日夜操勞的身影;仿佛看見了軍民團結共同抵抗敵人進攻的場面,那一聲聲槍鳴,一陣陣炮響在耳邊是如此的清晰。我不由自主地敬仰起那種堅定的信念,就是在艱苦鬥爭的紛亂年代裡必勝的信念;珍惜實事求是的可貴,就是凡事都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起;崇拜卓越的創新精神,就是創造性地開拓革命事業;讚嘆堅持民眾路線的方針,就是黨堅持站在廣大人民民眾的立場上,緊密與民眾結合在一起……井岡山的群山沉穩得如同一位老者在靜靜地注視著我們,注視著這片土地上曾發生的點點滴滴,像是在對我們訴說著那久遠的歷史。硝煙已散盡,人們的心情也已平復,但那段血淚的歷史卻無法忘懷,我們借這個寶貴時機來抒發感慨,緬懷先烈,感嘆過往,展望未來。踏著井岡山革命先烈的足跡,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進行體驗式教學;觀看《井岡豐碑》錄像,重溫井岡山革命鬥爭歷史,進行音像教學;參觀茨坪毛澤東舊居,大井朱毛舊居,小井紅軍醫院,三灣改編舊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朱毛會師紀念館,茅坪八角樓,黃洋界哨口等革命舊居舊址,進行現場教學;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小井紅軍烈士墓敬獻花圈,緬懷革命先烈業績,進行激情教學。所見所聞,催人淚下,感人肺腑,大家無不為井岡山精神強烈震撼。每到一處,大家無不感到革命的勝利是那樣的來之不易。登上黃洋界,隆隆炮聲仍猶在耳,革命先烈英勇奮戰,抗擊頑敵的景象再次浮現眼前,深深地激勵著每一位站在紀念碑前的人們。紅色的種子已經播下,參天大樹業已長成,並深深紮根於每個人心裡,這次井岡之行使我終生難忘。"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偉大領袖再次登上井岡山,抒發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萬丈豪情,井岡山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建設也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

井岡山之行雖然短暫,但井岡山給我的震撼是我來井岡山之前是無法想像和感覺到的。江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鬥,務求實效,淡薄名利,無私奉獻",正是井岡山精神的最好繼承與發展,是新時期發揚井岡山精神的指導與體現。當我了解了支撐先烈們英勇不屈的戰鬥精神後再回顧今天,這"奉獻","奮鬥"都被賦予了新時代嶄新的含義。我們雖然不再用身軀去換回和平,但同樣可以為建設揮灑青春和汗水;我們雖然豐衣足食,但扶貧助弱仍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的作用雖然不如先烈們偉大,但我們幸運的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祖國的輝煌前程。我們體會到革命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應加倍珍惜。並堅信井岡山精神與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相結合,熔鑄成新的時代精神,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定能"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這次參觀學習,使我深切感到,毛澤東同志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救了中國,讓中國人民翻身作主站起來;鄧小平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開放富起來,古老的中國煥然一新;xx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中國的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高;新一代領導集體的求真務實,親民愛民,"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的戰略思想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促進了人的發展,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到今天,雖然期間經歷了風風雨雨,走過了曲折的道路,但最終都取得了勝利。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並加強了黨的領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沒有共產黨,我們將失去使祖國日益強大的前進方向。通過這次參觀學習,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覺悟,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加堅定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身體力行地積極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成更加強大富饒的社會主義國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這次參觀學習,使我受到了愛黨,愛國的教育,使我了解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浴血奮戰,艱苦創業,使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使中華民族結束了舊時代,開始了新紀元。是中國共產黨的勵精圖治,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人民從受人奴役到當家作主,使國家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貧窮落後到繁榮富強。使我體會到熱愛祖國並立志獻身於祖國和民族,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政治素質,是樹立遠大理想和確立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思想基礎。

這次教育活動,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刺激,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不僅感覺到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偉大,更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井岡山我們吃了紅米飯、唱了紅軍歌、走了紅軍路、聽了傳統課,這些經歷讓我們終身難忘。歌謠唱道:“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而我們的思緒已遠遠超出了歌唱的意蘊範疇,精神食糧的追求是無往不勝的。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覺得“井岡山精神”不是一句空話,理想和信念實在太重要了。井岡山精神概括地講,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民眾、敢於勝利。這也是我們今天搞好經濟建設的精神動力。

這次參觀學習,給我們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使黨員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同志們認為,井岡山之行,豐富了我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內容,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和革命傳統教育,對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表示,一定要發揚井岡山精神,把弘揚井岡山精神與當前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我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一定堅守自己的崗位,愛崗敬業,勤政廉潔,認真工作,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精神,把自己的滿腔熱情都投入到光榮的人事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