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知足常樂主題演講稿範文

做人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那關於知足常樂有哪些演講稿?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知足常樂主題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

知足常樂主題演講稿篇1

尊敬的:

在座的同學們,你是否常常抱怨自己的早餐不夠豐盛、常常覺得自己的衣服不夠漂亮,你是否羨慕別人家庭很富裕,是否覺得別人的父母足夠有地位?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表示你對自己的生活部是很滿足,可是,你知道嗎?人生在世有一種精神可以使你常常快樂,這就是知足。只要你知道滿足,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比別人過得好。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大富人有著萬貫家財,雇了幾十個帳房先生管理,仍是忙不過來。雖然擁有這么多財產,那位富人卻是每天寢食不安,愁眉不展。而他隔壁有一對窮夫婦,靠做豆腐過日子,儘管家境貧寒,老夫婦倆每天從早到晚,有唱有笑,做豆腐、賣豆腐,顯得十分快樂。富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一位帳房先生,那位帳房先生回答說:“老爺,你不必要多想,隔牆扔幾錠銀子過去,便會知道了。”於是,富人趁夜黑無人,將五十兩銀子扔進了隔壁的豆腐店,賣豆腐的老夫婦倆拾到了這筆從天而降的財產,欣喜若狂,於是忙著埋藏銀子,又要考慮怎么花,又要擔心別人偷……弄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日夜不安。隔壁的富人自此再也聽不到那往日的歌聲、笑聲,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這些銀錢啊!”

聽完這個故事之後,你是否還羨慕別人的家庭比你家富裕呢?人活在世界上,財富與名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其實是很少。正如《八大人覺經》中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其實人只要知足,一切都會變得很美好,你會感到幸福,會感到快樂。

如果你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么你就比幾千萬人要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

如果你從未嘗受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飢餓的煎熬,那么你的處境要比其他5億人要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和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的危險,那么你比其他30億人更幸運。

如果你在銀行里有存款,錢包里有現鈔,口袋裡有零錢,那么你屬於世界上8%的幸運兒。

如果你的冰櫃里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服可穿,有房可住,你就比世界上的75%的人要富裕。

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心存感恩的心,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在煩惱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有的人卻沒有腳”,所以要感謝上天給予我們生命,有了生命我們都是很幸運的。讓我們永遠記住,知足常樂,人生無悔!

謝謝大家!

知足常樂主題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站到這個講台與大家一同分享我對廉潔的一點認識與感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知足常樂無欲則剛。俗話說:月有陰睛圓缺,人有七情六慾。生活中,人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譬如,餓了有食慾,困了有睡欲,缺東西用時有物慾,情竇初開有情慾。可以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包圍著。

“無欲則剛”中“無欲”,並非不允許人們有欲望,而是要有所克制,要去除私慾。

春秋時魯國宰相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給他送來一條大魚,他卻斷然拒絕了。客人不理解,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接受你送來的魚。國君讓我作宰相,我吃魚可以自己買。如果把你送來的魚吃了,國君因此而免去了我的宰相之職,我哪兒還會有錢買魚呢?”。客人送來一尾魚,本是小事,然而公儀休卻察覺到了客人送魚,是因其有求於自己,倘若收受此魚,必然會有更多的有求於他的人把魚送到他的門下,這樣一來,就可能因受賄成性而被免職,到那時想吃魚都難了。

“無欲則剛”還揭示了一個道理:去除私慾,才能無所畏懼;無所畏懼,就能一身正氣,剛直不阿。

包拯和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們正氣凜然,執法如山,被稱為“包青天“、“海青天“。包拯和海瑞的“剛“,亦源於“無欲“。他們克已奉公,兩袖清風。包拯前往陳州放糧賑災時,不吃沿途州府官吏為其安排的飲食,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也就是用次米熬成的粥。海瑞外任地方大員時,規定自己每餐飯食連同薪柴、茶水、蠟燭等各項費用,不超過3錢,在物價便宜的地方,則不超過2錢。他們為官幾十年,衣食住行唯溫飽能居而已,對個人、對生活從無他求,因此一無牽掛,不怕丟官,不怕殺頭,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敢於怒斥權貴,抑制豪強,甚至怒犯龍顏。

正所謂:“廉生明,公生威”:“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古人對“明”和“威”的解釋,簡單明了卻又極富深意:因為廉潔,所以官員不敢懈怠,因為公正,所以民眾不敢偷奸耍滑,因為廉和公,所以其身正,因為其身正,所以上下同心,不令而行。生活中,我時常與人探討,人生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一位朋友很坦然地說,人生就是追求幸福與快樂。然而,怎樣才能做到幸福與快樂呢?在我看來,答案也許很簡單,幸福就是需求得到滿足,我想,這個世界其實並不缺少幸福與快樂,缺少的僅是“知足”而已。知足是一種心理的健康,一種精神上的節制和坦蕩。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良田萬傾,日食僅為升斗。”只有這種對需求的冷靜把握,才能使我們在光怪陸離的物質誘惑面前不迷失自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有這種對欲望的合理節制,才能使我們在物慾橫流中保持一份操守,才能使我們真正遠離繁華與虛榮,找到永久的幸福、快樂和安寧!“知足常樂,無欲則剛”,與大家共勉!

知足常樂主題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知足常樂》。

知足,是一種心態;常樂,就是以簡單之心擁有快樂的生活。

就如中國台灣漫畫家蔡志忠所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不以物喜為己悲,不以己所不欲施於人。事情,往往變換一個角度,即使應對著密布的陰雲也會心存美好,豁然開朗。

因為,擁有知足心態的人們懂得: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也就是說:能夠做到知足常樂、不被金錢利祿蒙蔽雙眼的人,能夠擁有一顆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平常心,會給生於紛繁、處於蕪雜事物間的人以耳目一新印象,竹之品格倍受人們愛戴與敬仰。同時,知足常樂的人,也並不只限於安然現狀,更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善於用一顆感恩的心回饋世人,以一顆包容的心擁抱世界,以一顆進取之心開創未來。

正因為“知足常樂”者,能“寬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體現到快樂的本源,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才堪比更多人多啦一份守望幸福的能力。

小草因接受陽光的沐浴而翠綠欲滴,陰鬱茂密,所以頑強的生命力才有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豪邁。

鮮花因含苞待放後急顯她的儒雅芬芳,鮮美色澤,所以短暫的芳華才有“歲歲年年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的迥異。

常言“不經歷風雨,怎能現彩虹?”生活並非一路通途,若想揚帆遠航,必要的是我們以“平常心”隨遇而安,以“坦蕩心”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君子心”交友淡如水,方能遠離仕途的險惡,方能出污泥而染,方能遠離金錢的深淵。

知足常樂,是一種輕鬆的幸福。

知足常樂,是遠離權利、權力的爭奪。

願天下人在物慾橫流的視界,知足永相隨,常樂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