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演講稿

人生總會有沮喪的時候,所以“勵志”一詞也許就是因此而生的!對於勵志的演講很多人都是百看不厭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勵志演講稿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勵志演講稿範文篇1

曾幾何起?模糊的記憶被無情的現實打碎;曾幾何起?當現實來到面前時,我措手不及。

未來,未來……我的未來在那裡?

遙遠的回憶,兒時的夢想時時刺痛我似乎早已麻木的心靈。說是“似乎”,是因為我還能在今天,還能在《我的未來不是夢》徵文比賽上,還能用我這雙遲鈍的手寫下我苦澀的心情。我想,如果我的這些心情文字還能重新喚起我的戰鬥力的話,也不枉我這幾個月來對生命的思索。如果這些文字對大家有一點益處的話。嗚呼!我無話可說,讓淚水代表一切吧!

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讀書。

喜歡讀關於周恩來同志的書。是因為我喜歡周那偉大的人格,光明磊落的一生,崇高,在他的身上尤其突出。他沒有自己的榮辱得失,連同他的骨灰都被撒進了祖國的江河大地。他對國家,對人民,連同他的愛情都是一心一意,堅貞不移。

所以,在我心靈的深處,曾立志要做一名偉人,以為榜樣,以“為中華之崛起”的理想為理想。

還喜歡讀關於張海迪和張海迪寫的書,從這些書的字裡行間,我總能找到兩個字——堅強。張海迪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她從小身患重病,幸運的同樣是因為她從小就重病在身。正因為他的幸與不幸,再加上他的堅強,才成就了日後的她。試想,如果她一直就是一個和你我一樣的身體健壯者,那么大家想想她成功的幾率會有多大?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想想自己就知道了,那么請就在這個時刻認真思考一下我們自己吧!

是的,張海迪是一個崇高的普通人。我也曾經想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通過堅強,通過奮鬥,打造一個不平凡的自己,開創一片出於自己的天地。

可是,現在,到現在我做了什麼呢?我做了什麼去實現我的夢想呢?

為了獎學金我勇爭第一,是的,我得到了。一學期,兩學期……我每學期都是第一。

為了某個榮譽,我奮力奔跑。是的,我得到了,主席,部長,‘優乾’‘三好’,榮譽掛滿了的全身。

這就是崇高嗎?

驀然,我轉身一笑,不屑的一笑。

這樣的崇高我最好不要:好累。

還是做一個真實的自我比較好,獎金不拿,榮譽不爭。上課想睡就睡,想上通宵就上,想逃課就逃。說我不崇高嗎?無所謂。說我犯錯誤嗎?我不怕,反正我還年輕,不是有人說過:犯錯誤是年輕人的天性嗎?……

於是我便放縱著自己,在自己編織的網中胡亂的掙扎。想逃,卻始終找不到呼吸的缺口

回首往事,展望未來,無盡的空虛壓在了我的心頭,想大聲高呼,可聲音已變得嘶啞;想努力回望,卻發現對兒時已沒有了記憶;看看前方,雲遮霧攔,虛無縹茫。我就像站在高山之巔,空曠的頭腦已沒有了方向,眩暈,眩暈……

唉!嗚呼哀哉!我到底是怎么了?我是誰?我怎么會站在這裡?你們怎么又會坐在那裡?

……

忽然,我醒了,啊,原來是一場夢!僅是一場夢而已。我需要夢嗎?

當然,不過絕對不是這樣的夢罷了!

我相信我的未來不是這樣的夢。

勵志演講稿範文篇2

我們的理想,是在創造一個“少年中國”。

“少年中國”能不能創造成立,全看我們的“少年運動”如何。

我們“少年中國”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創造;不是鑄定的偶像,是活動的生活。我想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人人理想中必定都有一個他自己所欲創造而且正在創造的“少年中國”。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國”不必相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又和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國”未必一致。可是我們的同志,我們的朋友,畢竟都在攜手同行,沿著那一線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面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們的“少年中國”在。我們各個不同的“少年中國”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個結晶,那就是我們共同創造的“少年中國”。仿佛像一部潔白未曾寫過的歷史空頁,我們大家你寫一頁,我寫一頁,才完成了這一部“少年中國”史。

我現在只說我自己理想中的“少年中國”。

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國”,是由物質和精神兩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國”,是靈肉一致的“少年中國”。

為創造我們理想的“少年中國”,我很希望這一班與我們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反悔少年精神拿出來,努力去作我們的“少年運動”。我們“少年運動”的第一步,就是要作兩種的文化運動:一個是精神改造的運動,一個是物質的改造運動。

精神改造的運動,就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宣傳“互相”、“博愛”、的道理,改造現代墮落的人心,使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來對他的同胞;所侵奪的習慣,變為同勞的習慣;把那私營的心理,變為公善的心理。這個精神的改造,實百要與物質改造一致進行,而在物質發行開始時期,更是要緊。因為人類在馬克思所謂“前史”的期間,習染惡性很深,物質的發行雖然,人心內部的惡,若不剔除淨盡,他在新生活里依然還要復萌,這改造的社會組織,於受他的害,保持不住。

物質改造運動,就是本著勤工主義的精神,創造一種“勞工神聖”的組織,改造現代游惰本性、掠奪主義的經濟制度,把勞工的生活,從這種制度下解放出來,使人人都須作工,作工的人都能吃飯。因為經濟組織沒有改變,精神的改造很難成功。在從前的經濟組織里,何嘗沒有講過“博愛”。“互助”的道理,不過這表面構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構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礎構造(就是經濟構造)的力量大,你只管講你的道理,他時時從根本上破壞你的道理,使你永遠不能實現。

“少年中國”的少年好在呵!我們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國”進行的一條長路程。我們為達到這條路程的終點,應該把這兩種文化運動,當作車的兩輪,鳥的雙翼,用全生涯的鼓舞著向前進行,向前飛躍。

“少年中國”的少年好友呵!我們要作這兩種文化運動,不該常常漂泊在這都市上,在工作社會外作一種文化的遊民;應該投身一到山林里村落里去,田間籬下那綠野煙雨中,一鋤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勞家的伴侶。吸菸休息的時候,田間籬下的場所,都有我們開發他們,慰安他們的機會。須知“勞工神聖”的話,斷斷不配那一點不作手足勞動的人講的。中國今日的情形,都市和村落完全打成現橛,幾乎是兩個世界一樣。都市上所發生的問題,所傳播的文化,村落里人,毫不發生一點關係;村落里的生活,都市上的人,大概也是漠不關心,或者全不知道他是什麼狀況。這全是交通阻塞的緣故。交通阻塞的意義,有兩種解釋:一是物質的交通阻塞,用郵電舟車可以救濟的;一是文化的交通阻塞,非用一種文化的交通機關不能救濟的;在文化較高的國家,一般勞農容受文化的質量多,只要物質的交通沒有阻塞,隆重可以傳遞,文化傳播,就能達到這個地方;而在文化較低的國家,全仗自覺少年的宣傳運動,在這個地方,文化的交通機關,就是在山林里村落里與那些勞農共同勞動自覺的少年。只要山林村落里有了我們的足跡,那精神改造的種子,因為得了潔美的自然,深厚的土壤,自然可以發育起來。那些天天和自然界相接的農民自然都成了人道主義的信徒。不但在共同勞作的生活里可以感化傳播於無形,就是在都市上產生文化利器,——出版物類——也必隨著少年的足跡,儘量輸入到山林里村落里去。我們應該學那閒暇的時候就來都市裡著書,農忙的時候就在田間工作的陶土泰(按:托爾斯泰)先生,文化的空氣才能與山林里村落里的樹影炊煙聯成一氣,那些靜沉沉的老村落才能變成活潑潑的新村落。新村落的大聯合,就是我們的“少年中國”。

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好友呵!我們既然是20世紀的少年,就該把眼光放得遠些,不要受腐敗家庭的束縛,不要受狹隘愛國心的拘牽。我們的新生活,小到完成我的個性,大到企圖世界的幸福。我們的家庭範圍,已經擴充到全世界了,其餘都是進貨軌道上的遺蹟,都該打破。我們應該拿世界的生活作家庭的生活,我們應該承認愛人的運動比愛國的運動更重。我們的“少年中國”觀,決不是要把中國這個國家,作少年的舞台,去在列國競爭場裡爭個勝負,乃是要把中國這個地域,當作世界的一部分,由我們居住這個地域的少年朋友們下手改造,以盡我們對於世界改造一部分的責任。我們“少年運動”的範圍,決不止於中國:有時與其他亞細亞的少年握手,作亞細亞少年的共同運動;有時與世界的少年握手,作世界少年的共同運動,也都是我們“少年中國主義”分內的事。

總結幾句話,就是:

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是物心兩面改造的運動,是靈肉一致改造的運動,是打破知識階級的運動,是加入勞工團體的運動,是以村落為基礎建立小組織的運動,是以世界為家庭擴充大聯合的運動。

少年中國的少年呵!少年中國的運動,就是世界改造的運動,少年中國的少年,都應該是我們世界的少年。

勵志演講稿範文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社會實踐剛剛結束,我帶著記憶猶新的欣喜、感動和震憾站在這裡,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在實踐中飛翔》。

上周,我們初二年級八個班的學生到新鄭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全方位軍事化管理使我們充分體驗了團隊生活的嚴謹、艱辛、樂趣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