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的民族團結之花

盛開的民族團結之花

1963年,一名剛從揚州醫專畢業的青年,滿懷希望來到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的帕米爾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烏恰縣做了一名醫生。他就是已經退休的原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院院長吳登雲。

來自江南水鄉的吳登雲沒有被高原惡劣的環境嚇倒退縮,而是兢兢業業地在西部邊陲的高原上救死扶傷38年。他視柯爾克孜族牧民如親友、如手足,忠實履行著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醫生”的諾言,前後30次為病人無償鮮血,累計鮮血7000毫升,被當地牧民親切地稱作“白衣聖人”。

吳登雲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換回了少數民族同胞的尊敬和愛戴,多次獲得各級政府頒發的民族團結模範稱號。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之際,黨中央表彰了一批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及優秀黨務工作者,這位始終如一、紮根邊疆締結各族人民兄弟情誼的人民醫生也名列其中。

在並肩建設社會主義、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踐當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像吳登雲這樣無私奉獻的民族團結先進模範。從1982年至今,新疆共表彰獎勵了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748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1273名。

白克日&#×;卡依爾是塔什店火電廠一位普通工人,今年夏天為了搶救不慎落水的漢族兒童,他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這名優秀的維吾爾族工人眼中,漢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乾木”(親兄弟)。他不止一次地伸手援助遇到困難的漢族鄉鄰同事,替不認識的漢族病人墊付醫藥費,在各族民眾中間傳唱成了一曲民族團結的讚歌。

楊忠賢,巴里坤草原上的一名鄉村醫生。他為草原上的哈薩克族婦女接生3000名嬰兒,挽救了數百瀕危病人的生命,培養出上百名弟-子在草原上救死扶傷。在他死後,哈薩克牧民破例第一次用自已的風俗接納了這位漢族兄弟,將他安葬在雪山腳下的哈薩克族部落墓群中。

阿布旦,阿勒泰草原上的哈薩克族牧民。1996年冬天,阿勒泰地區遭受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災,上百名漢族礦工被大雪圍困在離阿布旦家氈房不遠的地方,隨時有生命危險。阿布旦毅然把自家儲備的麵粉分給斷糧的人,把自家正在懷胎的8頭奶牛宰殺,將牛肉分給飢餓的漢族弟兄。他讓凍傷的礦工住進自己的氈房並讓兒子冒著被大雪埋沒的危險踩著雪橇下山送信。他說:“為了挽救漢族兄弟的生命,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和危險,也要把信送到。”

自治區各級黨委和政府通過樹立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在全區營造出一種人人講團結、個個爭先進的氛圍,推動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民族團結的思想,已經深深紮根在新疆各族百姓的心中。熱愛民族團結的無數民眾,在生活和工作中身體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地貫徹民族團結的精神,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默默付出。

民族團結帶來了社會的安寧與穩定,形成了建設合力,為新疆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新疆的發展。20多年來,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3000多億元,其中國家投資占60%以上。這一時期,新疆國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建立起以農業為基儲以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體系。一批大型骨幹項目的完成和生產能力的實現,使新疆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大大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