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創新疆新面貌

4 名弟子在草原上救死扶傷。在他死後,哈薩克牧民破例第一次用自已的風俗接納了這位漢族兄弟,將他安葬在雪山腳下的哈薩克族部落墓群中。阿布旦,阿勒泰草原上的哈薩克族牧民。1996年冬天,阿勒泰地區遭受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災,上百名漢族礦工被大雪圍困在離阿布旦家氈房不遠的地方,隨時有生命危險。阿布旦毅然把自家儲備的麵粉分給斷糧的人,把自家正在懷胎的8頭奶牛宰殺,將牛肉分給飢餓的漢族弟兄。他讓凍傷的礦工住進自己的氈房並讓兒子冒著被大雪埋沒的危險踩著雪橇下山送信。他說:“為了挽救漢族兄弟的生命,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和危險,也要把信送到。”劉玉蓮,紮根在哈密市二堡鎮二堡村醫療戰線上默默奉獻40多年、深受少數民族民眾愛戴,被當地維吾爾族百姓親切稱為“救命丫頭”。40年來這裡醫療衛生工作做得很出色。無論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初級合作醫療、天花病殲滅戰,八九十年代的計畫免疫、傳染病防治、計生指導,還是近兩年來新型合作醫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哈密市二堡鎮二堡村的醫療衛生工作都走在了新疆前列。自治區各級黨委和政府通過樹立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在全區營造出一種人人講團結、個個爭先進的氛圍,推動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民族團結的思想,已經深深紮根在新疆各族百姓的心中。熱愛民族團結的無數民眾,在生活和工作中身體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地貫徹民族團結的精神,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默默付出。團結穩定促社會發展 民族團結帶來了社會的安寧與穩定,形成了建設合力,為新疆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新疆的發展。20多年來,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3000多億元,其中國家投資占60%以上。這一時期,新疆國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建立起以農業為基儲以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體系。一批大型骨幹項目的完成和生產能力的實現,使新疆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大大加強。黨的xx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在新疆這片祖國西部的熱土上,各族人民正團結一心,共同營造著團結、穩定、繁榮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