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要局先進事跡演講:青春燃燒的激情

青春是什麼?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黃金歲月。飛揚的青春帶給我們奮進的勇氣,也帶給我們創造的激情。生命不僅僅是一滴滴鮮血,它更是渴望燃燒的激情;青春也不僅僅是一聲聲讚美,它更是擁有使命並為之奮鬥不息的力量源泉。

XX年7月,帶著美好的憧憬和遠大的志向,我來到了中共吉林市委辦公廳,成為了一名年輕的機要幹部。可是迎接我的卻是每天10個小時連續半年的漢字錄入訓練和不能有絲毫差錯和紕漏的電報辦理,現實讓我感到機要工作竟是如此的單調和枯燥。有時候我經常問自己,這就是我大學四年的理想嗎?難道一輩子只是修修電腦和收發電報嗎?難道青春燃燒的只能是日益泯滅的激情嗎?何去何從,我困惑、我迷惘、我失望……當我把這種苦惱向身邊的同事傾訴時,他們只是笑著說,“看看張姐吧。”

張姐就是市委機要局業務處長張艷傑。1986年,青春靚麗的她就來到辦公廳機要處工作。同樣面對這種清苦,同樣年輕的她,卻帶著青年人所特有的激情積極投入其中。這一乾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如一日啊,她把青春奉獻給了機要事業,作為一個女人,她為工作付出了太多、太多……

機要員這一職業,要求在工作時著裝儀表都要樸實無華。所以她有女性的嬌柔,卻不能有女人的艷麗;機要員這一崗位,要求意志與性格都要堅忍不拔,所以她縱有天生的麗質,卻不能有絲毫的脆弱。有的,只能是嚴謹與果敢;有的,只能是幹練與堅強。當她脫去制服時,她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而當她穿上制服時,她就是掌握我黨核心機密的機要員。

大家也許還記得,XX年市委的那次火災。因為當時起火點在三樓,難免會殃及到二樓的市委機要局。當張姐知道後,第一時間趕到火場,將能夠移動的物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安排專人看護。此時的三樓已經面臨著隨時坍塌的危險,而一旦坍塌,後果不堪構想,消防隊員一再要求火場人員馬上撤離。可張姐心裡明白,身上的責任要求我們必須留人看守密碼設備,去面對這生與死的考驗,所以她一直在火場中守候著。所幸的是,張姐安然無恙。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就這樣結束了。經過烈火的洗禮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獎勵有的只是一身汗水和疲憊。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機要工作者的職業是神聖的,責任更是重大的,但機要人的工作卻鮮為人知;機要人掌握著無數國家機密,而他們卻時刻守口如瓶;機要人用密碼技術保障經濟發展,而他們卻兩袖清風、不求名利。因為他們知道,“保守黨的機密,慎之又慎。”是對機要工作紀律最好的詮釋。

為了保障密碼通信的絕對安全與絕對暢通,機要工作要求我們全年不分節假日,24小時不離崗。所以,張姐長時間的值班、加班。對父母難以盡心照顧,對女兒也難以盡一位母親應盡的義務。由於丈夫工作也很忙,所以正在讀高中的女兒經常回家只能吃早晨剩下的涼飯。女兒說:“媽,為什麼你不能像別人的母親一樣照顧我呢?其他同學的母親每天都換著樣的做菜給他吃。”每當這時,她卻只能愧疚地對女兒說。“乖女兒,等媽忙完這一段,一定好好給你做頓好吃的。”女兒聽到這話高興的笑了,可張姐的心卻在流淚……

儘管如此,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卻一有時間就親自下廚給我們這些小同志改善一伙食、縫補衣服,和我們促膝傾談。我們也把張姐當作自己的親人,有困難都願與張姐講,有心事都願和張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