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40周年生日致辭:四十年風雨同舟

四十年的發展,是一組壯美的詩行……

公司始建於1970年,生產民用爆破器材。在建廠的第一個十年間,同許多中小企業一樣,用工業小作坊式的生產,吃著國家計畫經濟的大鍋飯,安安穩穩地渡過了這一個十年。然而國家的經濟改革剛剛開始,它便首先受到了衝擊。

1980年,是公司悲慘的一年。那一年,土法生產的炸藥幾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技術的落後,經營的不善,使它瀕臨關門。炸藥,可以逢山開路,卻連最基本的東西都失去了,那就是威力無窮的炸藥竟不能保證化工廠兩百多人的肚皮,全廠幹部職工到處找活乾。在水廠建築工地:酷烈的太陽,裝滿了土石的板車,面色陰鬱的鄖化人,挖一方土可淨賺五大毛錢。悲哀啊!世上悲慘的事情再也沒有比走到山窮水盡處更悲慘的了。人們常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柳暗花明之路到底在何方?鄖化的每一個人都在思索這一實實在在的問題。

危機關頭,人的不服輸精神,驅使我們在困境中拼搏。人憑著對黨的信賴、對祖國的忠誠,依靠我們的勤奮,釋放我們的智慧,在困境中崛起。我們在有限的歷史條件下,緊緊依靠縣委、縣政府,多方籌措資金,歷時六年對工藝設備、工藝流程、安全條件、質量控制、管理制度等,實行全方位、大規模的改造升級。使企業在短 期內從手工作坊式工業企業轉變為符合“國家定點廠家”資格的工業企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獲得部頒《企業憑照》、《生產許可證》,實現了困境中的崛起。在這次危機中,企業最大的收穫是:企業規模的初步擴張和工藝水平及工藝設備的升級換代。

1991年,國家民爆行業實施戰略布局大調整,裁減定點生產廠家是主要目的之一。我們的企業由於地理位置和企業實力與同業其他廠無法相比,處於劣勢,面臨裁減風險。我們及時向縣委、縣政府提交《關於鄖縣化工廠面臨裁減問題的報告》。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實施了大規模的企業改造工程,從組織機構的設定、管理團隊的選拔、經營體制的轉向、管理制度的創新、工藝設備的改造、科技成果的引進等方面。全面改造升級,在蛻變中升華,保住了“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的地位。歷時6年,完成了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歷史發展過程。歷史上的第二次危機過後,企業最大的收穫是:體制上的創新、制度上的完善和工藝流程的再升級。

1997年度,企業再次面臨危機。鄖縣人民政府審計意見書指出:“一是巨觀調控從緊、市場環境欠佳,行業環境制約了企業發展;二是改制急於求快,分離勞神破財;三是老制度與新市場的矛盾沒有科學解決,導致市場萎縮;四是投資決策有誤,損失浪費嚴重。”當時作為全縣國有股份制企業的領頭羊被沉重的債務壓得幾近崩潰。1998年起,我們在困境中沉思反省,韜光養晦探索企業復活之路。從組織結構、決策程式、化解債務、盤活市場、體制創新等方面制訂出改制方案。為企業重生做準備。,鄖縣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批准了《湖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方案》。自此,湖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民營企業身份獲得新生。經過這些年的民營化運行,企業高速成長,規模快速擴張,面貌日新月異,職工收入穩步增長。經過第三次危機,我們的企業從此走上了民營化道路,企業最大的收穫是:所有制和經營體制的全面創新,資產規模的良性擴張和企業活力的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