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慶七一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審老師、朋友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暢談改革開放30年的點點滴滴。可能有人會說,你們啊,是掉在糖罐里的一代,不知道以前有多苦,體會不了老一輩人對這30年的感觸。是的,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三年災害的痛楚、十年文革的浩劫,伴隨成長道路的是品種繁多的洋快餐和信息飛速的網際網路。

但是,對這翻天覆地的30年,我們卻也有著自己的感悟……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一個小小心愿。

我出生在70年代末,順理成章的走完了自己的學生旅途後,在新世紀之初踏上工作崗位,成為了李鴻章故居的一名普通講解員。或許是因為從未品嘗過生活的艱辛,我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也曾經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直到我遇上這樣一批客人。他們是恢復聯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現在退休了便回來看看。當看到門前的步行街景時,老人們感嘆道“**這些年變化真不小。以前我們在這兒時,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說完,還拿出一張黑白小照片給我看:一條空蕩蕩的馬路,兩邊破爛的小平房。“這是在大蜀山吧?”,我問道。話音剛落,他們全笑了起來,“這就是淮河路。你看,認不來了吧。”

照片上的簡陋和眼前的繁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讓我開始重新打量起身邊這座城市來,光影流轉的30年到底改變了什麼?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收集了3張不同時期的**地圖。一張是1956年最早的手工測繪圖,一張是1979年的第一張航拍測繪圖,還有最新版的google衛星地圖。照片上淮河路的變化清晰可見,從簡易房到2層磚混房再到如今的高層、裙樓,已經全然沒有了老人們記憶中那破爛,簡陋的痕跡。其實,不單單是一條路,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城市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好、溝通與資訊越來越發達,不經意間我們成為了這巨大變化的見證人。而當別人把我們稱作是掉在糖罐里的一代時,我不禁這樣問自己:

過去30年我們是幸福生活的受益者,見證了改革開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30年後的今天,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講解員,我是第一次來**,請你給我們介紹一下。”我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旅遊度假已經從“奢侈享受”變成了“生活元素”。每天,我都面對著這樣來自遠方的朋友,成為他們與這座城市之間溝通的橋樑。而他們也希望通過我來了解這座古老卻又年輕的城市。還是那些回鄉的老人,在結束了一天的遊覽後對我說:“小姑娘,謝謝你的講解。讓我們了解了**悠久的歷史,特別是看到了它新的發展。”看著他們讚許的笑容,我發現,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卻能折射出不平凡的光彩。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點一滴的舊貌與新顏都將通過我們聲情並茂的語言傳遞給每一位老友與新朋。

看看城市,**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七千多平方公里,四百六十多萬人口的現代化區域經濟中心,141城市發展框架正放飛著一個現代化濱湖城市的夢想;再看看你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1倍,大房子、小汽車早在春風裡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今天,改革開放的**像是一列高速前進的火車,車窗外掠過一道道靚麗的風景。而你和我,就像這鐵軌和道釘,看似不起眼,卻是保障通行的根本。試想,如果鐵軌彎曲了,道釘鬆動了,連前進都無法保證,更何談去駛向我們久以期盼的新**!

這,就是我的小小心愿,在感動於這30年的驚天動地後,我要從一個見證者變成奉獻者,去書寫第二個30年的精彩紛呈。而我要做的,就是在這方土地上,用最我飽滿的熱情,對每一位來到這兒的朋友說:您好!歡迎您來**,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