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演講稿——讓師之言,傳師之愛

記得曾經有一位教師,在講完例題後,讓一位同學到講台上來板演有關練習,這位同學不知是沒聽懂還是緊張,愣在那兒一動不動,不知所措。老師看了,便火冒三丈地怒吼道:“你看你,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解答,還能幹什麼呀?不如回家放牛去,別像木頭一樣站在這兒,下去!”在這位學生戰戰兢兢走下講台時,還隨口扔下一句:“真笨呀!簡直是笨得出奇!”同學們聽了老師的這番話,頓時在下面竊竊私語,偷偷發笑,那個同學也趴在課桌上哭泣著,不敢抬頭,即使是抬頭,雙眼也總帶著怨恨的目光。從那天以後,在校園裡再也沒有看見那個同學的背影。後來,聽那個同學的家長說,他感到自己很無用,老師的言語讓他很傷心,覺得讀書無望,便離開了學校,從此再也不敢踏進學校的門檻了。

由此可見,教師的語言可以似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讓學生樹立自信,產生向上的的力量,自勵進取。同時,教師的語言也可以似霜劍,會扼殺學生的自信,刺傷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自悲、自暴、自棄,上面這個故事不正是有力的證明嗎?不正是印證了“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的道理嗎?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曾經所說過的一段話:“在學校當了若干年的教師之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學生丟臉,也能讓他們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的確,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我們不僅應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還應具有高尚的師德,既要求我們熱愛教育事業,又要求我們熱愛學生,而語言正是我們表現師愛和實現師愛的載體,所以我們要不斷地精修自己的語言藝術,用愛的語言去教學,去教育,去溫暖學生的心田,讓語言真正成為傳遞師愛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