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學生師德演講稿

而學生入學的第一次考試,我總是及時把成績匯總,然後一一找學生幫他們分析存在的問題,幫他們制定學習目標。而每一次考試後,面對那些學習成績起伏較大的同學,我不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訓斥,而是找其個別談心,詢問原因,幫他們分析、查找根源,直到學生心服口服。每次談話後學生滿含感激的眼光,事後學生充滿激情的行動,讓我深深體會到,只有理解學生、關注學生、走進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和理解,沒有關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在學生心目中,理解、尊重、關注,亦師亦友,民主平等,這就是“好教師”,這就是師愛。當然,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人格,不是讓他們自由地形成和發展他們的人格,而是在老師的愛心引導下,使學生自覺地形成和發展健康的人格。 

三、寬容對待學生 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老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他們怎樣做人。班裡有個同學,很聰明,學習各方面也不錯,但對於班級工作卻很不熱心,在班級工作中,總是拈輕怕重,遇事斤斤計較,時間久了,同學們都不願與他交往,不願與他接觸,了解他的情況後,我多次找他談心,指出他的不足,並引導他參與班級活動,同他一起打掃衛生,用行動慢慢感化他,當他看到老師為了他而提前到校,為了他而多跑腿時,他開始悄悄地改變自己,我也提前與班裡的同學交待好,讓班裡的同學接納。並在班裡對他進行及時表揚,很快這個同學在班級的狀況得到改變,並與同學打成一片,班級里的其他活動也總是積極參與。學生犯了錯,老師要懷有寬容的心。慈祥的面孔,溫柔的笑容,親切的言語,文雅的舉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聲色俱厲的嚴格,更能貼近學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實效 。寬容,是一種博大無私的愛。 

四、真誠地關愛學生。老師年長於學生,有著比學生更多的生活經歷和經驗,有著更強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不妨多留心,多觀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惑、困擾,指導他們如何學會學習、學會休息、學會自強自立、學會處理人際關係,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記得我剛做班主任的時候,我們班裡,有一個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優點是上課遵守紀律,尊敬老師,衛生打掃很及時,但是學習基礎差,方法不對頭,成績總也上不去。了解這些情況後,於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就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他進行提問。一開始,他表示沉默,“金口難開”,我啟發、鼓勵他,讓他不要害怕,要相信自己,樹立自信心,在一次次地提問中,他的聲音越來越大,後來上課時,不用我提問,他都能主動回答問題,學習積極性很高。課餘時間,我還單獨找他,給他講一些學習的方法,使他找到了學習的“捷徑”,從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績提高很快。

雖然說是高中生了,但他們其實也就是一群孩子,在家裡,父母是百般呵護,到了學校,一切都要靠自己,很多學生就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應。為此,除了在學習上關注他們,在生活上,更是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日常起居。學生病了,我及時送上問候,督促學生及時拿藥,病情嚴重需要打吊瓶時,我一定第一時間到醫務室探望,問問他們的病情,叮囑他們應注意的事項,關切地摸摸他們的額頭,試試他們的體溫,手涼了給他們暖暖,或者做點飯給他們,這些在教師眼裡,順手做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不是小事,教師的私心,學生們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讓學生在親其師的心理下,更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