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明禮儀的發言稿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最能體現我們的品行和文化修養。可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不時會看到與講文明、重禮儀不相協調的不文明行為: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有的同學在升旗和兩操時東張西望隨意講話,有的少先隊員不規範的佩帶紅領巾。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良好的習慣是我們形成健康人格的保障。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影響到我們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可能影響到我們的一生。重禮儀、講文明,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踐行文明禮儀,對我們國小生來說,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衣冠整齊,動作規範、不自由走動,不東張西望,這是升旗時的要求。

主動問候,輕叩辦公室的門,和老師談話目視老師,虛心接受指教這是尊師的文明。

不起綽號,不譏笑別人短處,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用禮貌用語。這是同學之間的文明。

問候長輩,進門、外出主動打招呼,主動幫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是在家的文明。

互相尊重,互相謙讓,自覺維護秩序。這是集體交往的文明。

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如按次序排隊,謝幕鼓掌,不隨地吐痰。不亂塗亂劃等。這是公共場合的文明。

同學們,學校是傳播文明的基地,作為我們國小生,應時時刻刻把文明牢記在心,付之行動,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我是一個文明人嗎,在做的是不是文明事?同學們,這不光是你個人素質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文明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願我今天的演講對你有所啟發,讓大家都自覺做文明事,成為一個文明社會真正的文明人。

-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

“孔融讓梨”是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了。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西漢的韓信,年輕時受恩與一位老奶奶,長大以後,雖功成名就,被漢高祖劉邦封為“淮陰侯”,卻念念不忘當年那位老奶奶的分飯之恩,派手下四處尋找她,最後以千兩黃金相贈,成就了一段“一飯之恩,湧泉相報”的千古美談。宋朝時的楊時和游酢,是當時有名的學者。有一天,他們一起去拜見程頤,向他求教。當時外面正下著鵝毛大雪,寒風刺骨,又恰逢程老先生在家閉目養神。為了不打擾老先生休息,他們二人就靜靜地站在門口等候。老先生醒來時看到他們,這就是歷史上“程門立雪”的故事。

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中,不文明的現象卻仍然存在。有些同學出口成髒,打架罵人的事件還偶有發生,常引發同學之間的矛盾。還有一些同學將飲料瓶、面巾紙、塑膠袋、紙屑隨處亂扔,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嬉戲,卻毫無羞恥之心。面對這些不文明的現象,同學們袖手旁觀,無動於衷。這些行為都是與我們學校提倡的培養同學們的小公民-意識背道而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