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道德演講稿:誠信在教育中是基本的道德品質

4、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開展誠信教育,教師應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導行。用愛和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制度建設及對家長、學生承諾等方式,把誠信教育落實到全體教師的教育行為上。

平時須做到:第一是平等誠心聽真話。要鼓勵學生講心裡話,用自己的語言講話,引導他們不講大話,講真話實話。二是情理交融講真理,講黨的方針政策,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放進去,要有個人的創見和感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講的是真心話。三是言行一致做真人。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師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使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榜樣體會“真”的高尚、“假”的渺小。

5、與知識傳授相結合

學校德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作為德育基石的誠信教育也不例外。各科教學,特別是文科教學應成為向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語文歷來強調“文以載道”,這個“道”,就包含著豐富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我們有意識地發掘,讓學生接受已民族文化的薰陶,逐步使他們了解學校德育要求是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從而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親和力,培養他們的民族道德情感。

6、與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開展誠信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只有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協力,才能構築起誠信的道德大廈。誠信教育應是開放式教育,不能封閉在校園裡孤立進行,我們積極爭取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合力,通過辦好家長學校,使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有更好溝通;積極融入社區並參與各種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等,著力營造良好的誠信教育氛圍。通過紮實有效的誠信教育,一定要讓學生普遍達成這樣的共識:誠信是一個人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