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禮儀三分鐘演講稿

交談禮儀三分鐘演講篇【3】

不知你否是注意到,中國人的社交文化是一種圈子文化,這從聚會用餐的方式就能看得出來。比如,中國人大型聚餐時偏好桌餐,尤其是圓桌餐,像一個個封閉的圈 子一樣,人們喜歡與熟悉的人坐在一起。一個聚會下來,旁桌不認識的人互相多是淡漠的,至多點點頭而已;而西方社交不是這樣,他們更喜好開放式的自助餐。

我在美國時發現,在社交場合中,人們參加社會活動,交往的興趣不是認識的人,而是不認識的人,這其實應該是社交的真正意義。往往在那裡的聚會中,當你一 個人拿著酒杯不知所措時,總會有人走到你的身邊,和你微笑著聊天,化解你的尷尬,幫你融入這個圈子中,結識新的朋友。

這種開放式的社交文 化,不僅表現在大型聚會中,在家庭聚餐時也是如此。我記得有一次在羽西家做客,那天客廳里不同處的沙發和餐桌前坐了不少人,有相識的、有不認識的。羽西對 大家說:“今天,來這兒的客人都不能從頭到尾只坐在一個地方,你們要交換不同的位置,每個人都要和其他朋友交談。你們都是我的好朋友,有責任要幫助我照顧 好其他的朋友。”為每一個人創造快樂和諧的交流氣氛,是開放式社交的原則。每個人要樂於和別人交流,樂於走近他人,樂於給予別人幫助,幫助自己和他人消除 在新環境的不適與陌生。

與人交談是社交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通過談話,雙方可以增進感情交流和相互了解。當然,在交談中也最容易暴露一些禮儀細節。

與別人交談不要只談自己的事情或自己關心的事情,而不顧對方是否願意聽或冷落對方;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要尊重他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強詞奪 理,語氣要溫和適中,不要以勢壓人;再次,交談時要認真傾聽別人講話,這是一種禮貌,不能顯出很不耐煩的表情或東張西望;別人談完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光 聽不談也是不禮貌的。

1. 交談基本原則:這樣交談最有效

在與人交談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表情認真。在傾聽時,要目視對方,全神貫注,不能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表情會讓對方感到很不舒服。交談時雙方目光接觸應該占總的交談過程的一半以上,但並不意味著你應該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的眼睛,這樣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

動作配合。自己接受對方的觀點時,應以微笑、點頭等動作表示同意。身體後仰、抱著胳膊、翹著腿,從心理學角度看,是對對方保持警戒的狀態。歪著腦袋,搖 頭晃腦,容易使人誤以為“是不是對我的意見不滿意?”另外,不停地抖腿、轉動手中的筆、兩手緊握弄得關節嘎嘎作響,都是應該引起注意的無意識的壞習慣。

語言合作。在聽別人說話的過程中,不妨用“嗯”或“是”等詞加以回應,表示自己在認真傾聽。

用詞要委婉。在交談中,應當力求言語含蓄溫和。如在談話時要去洗手間,不便直接說“我去廁所”,應說 “對不起,我出去一下,很快回來”,或其他比較容易接受的說法。

禮讓對方。在交談中,應以對方為中心,處處禮讓對方,尊重對方,不隨便插話。

禮儀專家特別提示:

怎樣委婉地表達你的意見?

在與人交談時,如果遇到不方便直接表達的話語,可以採取一些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掌握這樣的技巧會顯得更加禮貌:

旁敲側擊。不直接切入主題,而是通過“提醒”語言讓對方“主動”提出或說出自己想要的。

比喻暗示。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對方展開合理準確的聯想,從而領會你所要傳達的意圖。

間接提示。通過密切相關的聯繫,“間接”地表達信息。

先肯定,再否定。有分歧的時候,不要斷然否定對方的全部觀點,而是要先肯定對方觀點的合理部分,然後再引出更合理的觀點。

多用設問句,不用祈使句。祈使句讓人感覺到是在發布命令,而設問句讓人感覺是在商量問題,所以後者更容易讓人接受。

表達留有餘地。不要把問題絕對化,從而使自己失去迴旋、挽回的餘地。

語言中的禮儀細節

在交談中,語言必須準確,否則不利於雙方之間的溝通。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有:

(1)發音準確。在交談中要求發音標準。讀錯音、念錯字、口齒不清、含含糊糊都讓人聽起來費勁,而且有失自己的身份。

(2)口氣謙和。在交談中,說話的口氣一定要做到親切謙和,平等待人,切忌隨便教訓、指責別人。

(3)內容簡明。在交談時,應言簡意賅,要點明確,少講、最好不講廢話。囉里囉嗦、廢話連篇,誰聽都會頭疼。

(4)少用方言。在公共場合交談時,套用標準的國語,不能用方言、土話,這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5)慎用外語。在一般交談中,應講中文,講國語。無外賓在場,最好慎用外語,否則會有賣弄之嫌。

此外,要用文明語言,絕對不能出現以下一些有失身份的語言:

粗話:口中吐出“老頭兒”、 “小妞”等稱呼,是很失身份的;

髒話:講起話來罵罵咧咧,是極度不文明的表現;

黑話:一說話就顯得匪氣十足,容易讓人產生反感、厭惡情緒;

葷話:不分場合地把緋聞、澀情、“葷段子”掛在口邊,會使你顯得趣味低級;

怪話:說話怪聲怪氣、黑白顛倒,讓人難生好感;

氣話:說話時意氣用事、發牢騷或指桑罵槐,很容易傷害人、得罪人。

不要讓你的聲音生鏽

你的聲音在社交交談中也是表現個人魅力的重要元素,在很多西方領導人訓練課程中,聲音的培訓也是其中一項內容。在與人交談時,深厚、寬音域的聲音能夠讓人覺得舒服,尖利或者刺耳的聲音會讓人難以忍受。因此,應注意以下一些細節:

語調:在講話時保持抑揚頓挫的音調,要讓人覺得自己對正在交談的話題很有興趣,不能用平淡、乏味的聲音來交談,這會讓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聲調:過於尖銳的聲調會讓人覺得難以忍受,避免將講話的力氣都集中在嗓子眼;而過於低沉的聲調讓人聽起來很累;也不要有氣無力地說話;

音量:太大的音量容易成為交談中氣勢逼人的角色,也容易讓人反感;音量太小會使你顯得不夠權威,容易被人忽視。

語速:講話過快會讓人聽不清楚,過慢則會讓人失去耐心。最好在講話的過程中留一些停頓,以便讓人有一個反應的過程。

選擇愉悅的交談話題

選擇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圍繞這個話題開始交談是你在社交場合中時常需要面對的問題,在公眾場合中探討什麼樣的話題才會顯得不失禮呢?我建議遵循下面的一些規則:

適合討論別人有興趣的話題;

適合討論知識性的話題;

適合討論天氣、體育新聞等中性話題;

適合討論有品位的個人愛好;

適合討論別人的優點和喜訊;

特別注意,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應該避免在這時交談:

不能打探討論對方的隱私,包括收入狀況、年齡、婚姻、健康、經歷等;

不能嘲笑其他人的糗事;

不能談論朋友的身體特徵;

禁止在社交場合講黃色故事;

在別人不幸的時候討論自己的好運氣;

不利於宗教、民族團結的話題更是應該迴避;

不傳播小道新聞或者不好的訊息,比如車禍、災難、犯罪等;

不能非議國家和政府;

不能涉及國家和行業秘密;

不能在背後議論領導、同事、同行的壞話;

不能談論格調不高的問題。

交談中的危險雷區

細節一:不要一個人長篇大論。交談講究的是雙向溝通,因此要多給對方發言的機會,不要只顧一人侃侃而談, 而不給他人開口的機會。

細節二:不要冷場。不論交談的主題與自己是否有關,自己是否有興趣,都應熱情投入,積極合作。萬一交談中出現冷場,應設法打破僵局。常用的解決方法是轉移舊話題,引出新話題。

細節三:不要插嘴。他人講話時,不要插嘴打斷。即使要發表個人意見或進行補充,也要等對方把話講完,或徵得對方同意後再說。對陌生人的談話是絕對不允許打斷或插話的。

細節四:不要抬槓。交談中,與人爭辯、固執己見、強詞奪理的行為是不足取的。自以為是、無理辯三分、得理不讓人的做法,有悖交談的主旨。

細節五:不要否定。交談應當求大同,存小異。如果對方的談話沒有違反倫理道德、侮辱國格人格等原則問題,就沒有必要當面加以否定。

細節六:把握交談時間。一次良好的交談應該注意見好就收,適可而止。普通場合的談話,最好在30分鐘以內結束,最長不能超過1小時。交談中每人的每次發言,在3~5分鐘為宜。

細節七:避免低聲耳語。如果多人交談時,你只對其中一人竊竊私語,會給其他人造成你正在評論他們的印象,這種時候低聲耳語會讓其他人覺得你排斥了他們。

細節八:不要用手指點別人,需要指出其他人的時候,應該把手指全部伸開,掌心朝上,用手掌指出那個人。

細節九:不要過分謙虛。受到表揚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快樂的心情直接告訴對方,比只是謙虛效果好多了,這時候,空氣中都會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細節十: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如果總是挑剔別人的毛病,被你挑毛病的人就會心情很差,應該從積極的角度思考,正確理解對方的想法和心情。

傾聽的基本禮儀:傾聽用耳別忘了用心

不做面無表情的傾聽者

學會聽人說話,是社交中最容易做的事情,不過在現實生活中, 這卻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在聽別人講話時,目光要與講話者對應,面部表情應該根據對方談論的內容而有所反應;身體前傾,以表示你對他人正在講的話題感興 趣或者專注;點頭或者搖頭,以表示肯定或者否定;要時不時地報以“嗯”、“是”、“對的”、“喔”,這樣簡短的語氣詞來表示你在認真傾聽;對別人提出的問 題應該及時並且誠懇的回答。

傾聽時的五個“不能”

細節一:不能左顧右盼,目光必須集中在講話者的身上;

細節二:不能經常打斷別人的講話;

細節三:不能心不在焉,一邊保持手中的動作一邊聽別人講話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細節四:不能假裝在聽,在別人說話時走神是最大的禁忌;

細節五:別人講話時,你過於強硬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而與對方發生爭執不是有禮貌的傾聽。

3. 禮貌用語: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問候要親切

在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問候對方。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碰上熟人,也應當問候。如果視而不見,不置一辭,則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比較常見的問候詞有:“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興認識您”、“請多指教”、“請多關照”等;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您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幸會”。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 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 么”、“身體怎么樣”、“家人都好吧?”、 “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你氣色不錯”、“您的髮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等等。

問候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問候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問候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禁用“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話語來問候他人。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在社交場合中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問候時,切忌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面的話語。例如,一見面就問候人家“跟老婆離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藥”,這些都是會引起別人反感的問候。

一些特殊環境下的問候:

在路上相遇的時候,邊走邊打招呼的情況也常出現,但是遇到朋友或者很親密的熟人,就要停下來,身體面對對方打招呼。

你在座位上時,上司找你說話,回答問話的時候不要坐在座位上,要站起來。

不過分的問候。頷首禮(10度)是比較恰當的問候方式,問候的時候應暫時停止其他動作,雙手自然交叉在身體前方,注意不要妨礙別人。如果是出入會議室,要注意在給客人上茶之後再問候。

偶遇不知姓名只是面熟的人。在問過“您好”之後,可以說一些無關緊要的關於天氣方面的話題,還可以稱讚對方“您的包真漂亮”、“髮型很漂亮”等等。

在洗手間或電梯裡與人目光接觸。即使是第一次見面,目光接觸的一瞬間,眼露微笑,也會使凝重的氣氛變得溫馨起來。

在街上偶遇朋友時,要見機行事。是不是立刻就上前打招呼,要看當時對方的情況,如果感覺不適合打擾對方,那就不要勉強,不打招呼,對方也是能理解的。如 對方獨自悲傷時,或看到一貫打扮得很漂亮的女性這次不加修飾地去購物了,或在外面看到了自己公司的人在談戀愛,在對方還沒有注意到自己時,悄悄離開那個地 方,也是一種關懷。

在你發現前方有熟人時。打招呼的時候不要從身後喊對方,應該從對方的身邊繞到前面再問候,突然從身後上來就拍肩膀已經很不禮貌了,驚嚇到對方更是失禮。

感謝要真心

表示感謝,最重要的莫過於要真心實意。為使被感謝者體驗到這一點,一定要認真、誠懇、大方。話要說清楚,要直截了當,不要連一個“謝”字都講得含混不清。表情要加以配合,要正視對方的眼睛,面帶微笑。必要時,還須與對方握手致意。

得到他人誇獎的時候,應當說“謝謝”。這既是禮貌,也是一種自信。切忌用“瞎說”、“不怎么地”、“哪裡哪裡”、“誰說的”、“少來這一套”這些詞語來回應別人的稱讚。

獲贈禮品與受到款待時,別忘了鄭重其事地道謝, “勞駕了”、“讓您費心了”、“我非常喜歡您送的禮物”等都是非常合適的謝語。

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後,應該用“實在過意不去”、 “麻煩您了”、“感謝您的幫助”等語句表示謝意。

感謝他人也有一些常規可以遵循。在方式方法上,有口頭道謝、書面道謝、托人道謝、打電話道謝之分。一般來講,當面口頭道謝效果最佳。專門寫信道謝,如獲 贈禮品、赴宴後這樣做,也有很好的效果。打電話道謝,時效性強一些,且不易受干擾。托人道謝,除非是人家出面,效果就差一些了。

如果是正式表示感謝,通常應當加上被感謝者的稱呼。例如:“馬小姐,我專門來跟您說一聲'謝謝’”,“許總,多謝了”。越是這樣,越是顯得正式。

表示感謝,有時還有必要提一下致謝的理由。比如:“易先生,謝謝上次您在製作廣告方面的幫助”,免得對方感到空洞或想不起你感謝的緣由而不好回應。

道歉要誠懇

打擾對方或向對方致歉要用“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請稍等”、“請多包涵”等詞語;接受對方致謝、致歉時應該用“別客氣”、“不用謝”、“沒關係”、“請不要放在心上”等詞語回應。

在商務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道歉的技巧,有下面幾點:

道歉語應當文明而規範。有愧對他人之處,應該說 “深感歉疚”、“非常慚愧”;渴望別人諒解時應該說 “多多包涵”、“請您原諒”;一般的道歉場合,則可以講 “對不起”、“很抱歉”、“失禮了”。

道歉應當及時。知道自己錯了,馬上就要說“對不起”。

道歉應當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不要遮遮掩掩,也不要過分貶低自己。

有些道歉的話當面難以啟齒,寫在信上寄去或是送上一束鮮花,婉言示錯。通常這類借物表意的道歉會有極好的反饋。

祝賀要熱情

祝賀,就是向他人道喜。每當他人在工作與生活上取得了進展,或是恰逢節日喜慶之時,對其致以熱烈且富有感晴色彩的吉語佳言,會使對方的心情更為舒暢,雙方的關係更為密切。

祝賀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口頭祝賀、電話祝賀、書信祝賀、傳真祝賀、賀卡祝賀、賀電祝賀、點播祝賀、贈禮祝賀、設宴祝賀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範圍。在多數情況下,幾種方式也可以同時並用。

一般說來,口頭祝賀是商界人士用到最多的一種祝賀方式。它在總體上的禮儀要求,一是要簡潔、熱情、友善、飽含感晴色彩,二是要區分對象,迴避對方忌諱的。

通常,口頭上的祝賀用以下一些約定俗成的詞語:“恭喜”、“我真為您而高興”、“事業成功”、“學習進步”、“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闔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

在祝賀開業時,應該說“事業興旺”、“大展宏圖”、“日新月異”、“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祝賀生日時,除了“生日快樂”可廣泛使用外,“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種祝詞只適用於老年人,不宜對年輕人尤其是孩子們來講。

對新婚夫婦,應該使用“天長地久”、“比翼齊飛”、“白頭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愛”、“早生貴子”之類的祝賀語。

有些祝賀的話本意不錯,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諱,應該迴避。比如,不要祝即將乘飛機的人“一路順風”,因為這對飛機飛行有礙。香港人不愛聽別人祝他“快樂”,因為在粵語裡,“快樂”與“快落”的發音一樣,顯得不吉利。

告別忌唐突

告別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時刻,如果告別能留給人以美好的印象和久遠的回味,對日後的交往和友情是很有益處的。按照常規,道別應當由來賓率先提出來,假如主人首先與來賓道別,難免會給人以厭客、逐客的感覺。

禮貌的告別應該經過以下的過程:

在告別前略有一點鋪墊,使對方對告別有一個思想準備,否則突然說“我要走了”,就顯得唐突而失禮了。

在告別時應該適度寒暄,如對長者、師者表示問候,請對方保重身體等。對待同輩朋友,可以問候其父母,祝其安康。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對方表示良好的祝願。

採用揮手告別的正確做法是:身體站直,不要搖晃和走動,目視對方,不要東張西望,可高揚右手,也可雙手並舉,但不要只用左手揮動,手臂要盡力但顯得自然 地向前伸,不要舉得過低,也不能過分的彎曲。掌心要向外,指尖要朝上,手臂要左右揮動,如用雙臂道別,兩手要同時由外側向內側揮動。

不少人告別的前期禮儀都做得不錯,但是到了最後關頭會失禮。對方剛上車,或步行還不很遠的時候,送別者一轉眼就不見了,這會使人感到很掃興。應該讓對方遠去以後,送別者才離去,那樣在禮數上才算周全。

如果主人送至車前,在道別的時候,客人在車內坐好後要將車窗搖下來與主人告別致意。

作為主人,在道別時,特別應當注意四個環節:一是應適當加以挽留;二是應當起身在後;三是應當伸手在後;四是應當相送一程。

常用告別語有三種類型:

1.主客之間的告別語

客人向主人告別時,應該說“請回”、“請留步”、“就此告辭”、“後會有期”等,主人則以“慢走”、“走好”等話語回應。如果客人是遠行,可說“祝你一路順風”、“一路平安”、“代問××好”、 “多多保重”等告別語。

2.熟人之間的告別語

如果兩家距離較近,可說“有空再來”、“有時間來坐坐”、“有空來喝茶”等,也可說“代問家人好”以示禮貌。

3.“再見”。

這是當今比較通用的告別語,適用於大部分場合的告別。

禮儀專家特別提示

教你22個常用禮儀客套詞

初次見面說“久仰”,分別重逢說“久違”,徵求意見說“指教”,求人原諒說“包涵”,求人幫忙說“勞駕”,求人方便說“借光”,麻煩別人說“打擾”,向 人祝賀說“恭喜”,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托人辦事用“拜託”,看望別人用“拜訪”,贊人見解用“高見”,賓客來臨用“光臨”,送客出 門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離開說“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請人勿送叫“留步”,歡迎購買叫“光顧”,歸還物品叫 “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