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設宣傳演講範文

文明建設宣傳演講範文 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xx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今天的會議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參觀學習,二是安排工作。下午大家參觀了洛陽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肯定有很多的感想。現在我就如何做好我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美麗鄉村 文明家園”是近幾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中央的要求。黨的以來,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論斷、新舉措。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強調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要保護好古村落。強調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強調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強調搞新農村建設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注意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堅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揭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淵源,指明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點,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美麗鄉村建設是農民民眾的殷切期盼。美麗鄉村,承載了億萬農民的美好夢想。過去農民關心“有沒有”“夠不夠”,現在則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望。一是盼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廣大農民民眾對維護自身文化權益、改善文化民生狀況的願望十分強烈。二是盼道德風尚更加文明。農民民眾迫切要求改變農村風氣,喚醒良知回歸,鞭撻缺德鬧劇,整治失信行為。三是盼社會治理更加有序。我們要回應農民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關切,努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更有古道鄉愁、更加和諧穩定、更富人文情懷的美麗鄉村。

黨的報告指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第一次提出了“美麗中國”的全新概念。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20xx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寧夏銀川召開了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對在全國農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統一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文明河南建設,20xx年3月16日,河南省文明辦下發了《推進“美麗鄉村 文明家園”建設指導意見》。“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主要突出農村民風建設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兩個方面來進行,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以民風建設和環境整治為重點,著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

二、把握“五美”工作重點,建設美麗文明家園

我們要建設的美麗鄉村,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統一體,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龍頭工程。集中體現在五個“美”的建設上:一是環境之美,規劃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綠化美化,公共服務日臻完善、自然生態有效保護,鄉村環境宜居、宜業、宜人。二是風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風淳樸,文明有禮、移風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形成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風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榮、底蘊深厚,耕讀傳家、以文化人,充滿鄉土氣息,富於時代精神,使農民民眾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建設農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園。四是秩序之美,學法用法、遵紀守法,民主法制、村務公開,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社會有效治理,維護公平正義,農村安定祥和、農民安居樂業。五是創業之美,吃苦耐勞、勤勞致富,勇於創新、誠信經營,刻苦鑽研技術、推進產業升級,集體經濟發展、有錢辦事理事,擁有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我們建設美麗鄉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農民民眾養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讓城鄉之間、鄉村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用無數的美麗鄉村共築美麗中國。

三、突出“四個開展”,提升農民精神文化素質

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利用道德講堂、鄉村基層黨校、村民學校、文化牆、文化廣場等場所,大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在農民民眾中獲得自覺的價值認同,不斷提高農民民眾思想道德水平。

廣泛開展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構建農村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路。依託農村中國小校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農村中國小校心理諮詢站。組織農村未成年人參加“弘揚核心價值觀,踐行文明行為規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積極參與文明河南建設。

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積極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和國慶節等重要紀念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深化節日文化內涵,組織農民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節日民俗活動、文化娛樂活動和經典誦讀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在民間禮儀、民俗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農民民眾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倡導者、踐行者。重視鄉賢文化的培育,加強對各地農村歷代明賢積澱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的挖掘整理,延續傳統鄉村文脈,培育富於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鄉賢文化,增強農村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

廣泛開展文明鄉風建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通過建立完善村規民約,積極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協會、紅白理事會等民眾組織的作用,引導農民民眾移風易俗,改變婚喪大操大辦的不良習俗,反對封建迷信,遠離黃賭毒,消除鄰里矛盾,自覺弘揚勤勞節儉、誠信謙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健康的社會風尚。

四、抓好“五個深化”,促進農村文明創建工作上新台階

進一步深化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提升星級文明戶的標準和內涵,結合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科學制定星級標準。堅持民眾創、民眾評、民眾選的原則,使民眾真正成為創建的主體。創建星級文明戶工作做到“四到戶三上牆”,即創評標準、申報、評議、掛牌“四到戶”,創評標準、評議結果、星級標牌“三上牆”,農戶參與率90%以上,引導農民民眾做文明人,當文明戶,營造崇德向善、好人好報的良好社會風尚。

進一步深化先進典型評選活動。開展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善於發現、挖掘農民民眾中的先進人物,結合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培育一批勤勞致富、誠實守信、孝老愛親、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民眾。充分利用道德模範故事匯、道德模範基層巡講、善行義舉榜等形式,擴大先進典型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傳承創新孝道文化,廣泛開展好兒媳、好兒女、好妯娌、好家庭等評選活動,採取“曬被子”、家庭美德故事會、家風家訓大家談等形式,吸引民眾踴躍參與,互評互議,互比互學,弘揚家庭美德,傳遞和諧和睦的文明家風,努力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

進一步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發揮文明村鎮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排頭兵作用,形成連線成片創建新格局,擴大覆蓋面,增強規模效應。豐富文明村鎮創建的形式和內容,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推動每個行政村培養一批民眾文化骨幹,設立一組文化牆,組建一支黨員志願服務隊伍,開設一個道德講堂,建設一個文體活動場所。

進一步深化文明集市創評活動。深入開展誠信經營活動,加強市場監管,規範經營秩序,以開展“誠信經營戶”、“誠信攤位”、“文明攤位”評選為載體,引導市場守法、誠信、文明、有序經營,杜絕假冒偽劣商品流入農村市場。

進一步深化農村志願服務活動。積極推進農村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廣泛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倡導農民就近就便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婦女、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困難。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組織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向農民傳授實用生產技術、職業技能,幫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企業文化能人、文藝體育骨幹、醫護人員開展文化、體育和醫療衛生志願服務,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

五、建成“兩個一批”,最佳化農村環境面貌

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鄉鎮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解決農民民眾最急需的飲水安全、住房安全、用電安全等問題。以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為重點,達到“三無一規範一眼淨”(村內及周邊無垃圾堆放、無污水橫流、無雜物擋道,生產生活物品堆放規範,主次幹道兩側和河道兩旁環境乾淨)目標,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導的村莊長效保潔機制和垃圾分類處理機制,開展村莊硬化美化,每年建成一批達標村和示範村。在鞏固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果的基礎上,選擇一批重點村,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

六、按照“四個要求”,落實各項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要把“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工作作為鄉鎮黨委、政府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著力抓好方案制定、宣傳發動、工作部署、督促檢查等重要環節。適時召開“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交流推廣經驗,推動創建活動深入持久開展。

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組織發動農民民眾自主自願地開展創建活動。完善結對幫扶機制。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黨建扶貧、駐村扶貧、計生幫扶等工作,統籌安排,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紮實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工作。完善考核機制。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工作成效納入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測評體系,納入黨委、政府年度重點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全面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

抓好示範帶動。重點抓好省道、主幹道沿線和縣城、鄉鎮所在地周邊的“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點建設,結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程,每個鄉鎮集中抓好至少2個示範點創建,通過抓點、帶線、擴面,不斷擴大創建覆蓋面,深入推進創建活動。

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提高廣大幹部民眾對“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活動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及時總結宣傳“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創建活動典型經驗和成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工作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美麗鄉村建設,是造福農民民眾的美麗事業,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需要齊抓共建、持續推進。各鄉鎮要科學制定規劃,加強分類指導。要按照生活宜居、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總要求,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方案。整合各方資源,保證一定數量資金用於美麗鄉村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金參與美麗鄉村的項目建設和服務。要通過項目帶動、工程聯動、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積極吸引民眾參與。希望各鄉鎮要齊抓共管,真抓實幹,注重實效,認真研究實施方案,迅速行動,以百倍的努力投入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