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校長發言稿範文

3、電腦是很好的學習工具,但使用不當也成大害

電腦有和遊戲機有一樣的功能——遊戲;也有和手機一樣的功能——聊天。這就使它成為一個多面體:它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百利的同時,也能帶來不止是一害。孩子們好奇、好玩、好談天,結果,沉迷於電腦遊戲和浪費時間在網路聊天的孩子越來越多。

由於電腦遊戲的步調很快,你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必須立刻作出反應,於是玩電腦遊戲的時候,總是在焦慮、躁動的心情下作出本能的反應。這個結果和遊戲機相同,不必再說。而電腦上的網路聊天,糟糕後果並不亞於電腦遊戲。因為不是面對面,也因為聊天的人並不一定認識,音頻聊天可以胡說八道,文字聊天則除了胡說八道以外,還因為技術上的問題,鍵盤打字斷斷續續,匆忙之間也不計較文句結構。結果是語文水平越來越低落、心理素質越來越差、學習興趣越來越淡薄。

4、手機是很好的通訊工具,但這和孩子的生活何乾?

家長給孩子買手機的理由很充分:“隨時可以掌握孩子的去向,知道他在乾什麼。”我相信每個家長都知道這話是自己在騙自己,當不得真的。或者說:“我有重要的事情時,可以通知他。”這話更是離譜。送孩子上學,不就是為了讓他獲得一個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讓他可以專心學習嗎?給孩子帶個手機,隨時可以干擾他的學習?還讓他的朋友無時無刻都給他干擾?還有,他可以一直都在關注手機,接受和發短訊,使他上課心不在焉,鬧成了“注意力不集中”;更進一步,他可以上網,瀏覽不健康視頻或圖像。不說了,只想奉勸給孩子配手機的家長,不需要找個好聽的藉口來扼殺自己的孩子。你要真有十分緊急的事情必須立刻通知孩子,還是像以前的家長那樣,打電話到學校,讓校長、班主任老師替你轉達。

二、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同樣也是家長的責任。

我們不提倡班主任事事隨便叫家長,我們也不贊成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依賴學校什麼都不管,甚至出了事找不到家長,教育孩子不能僅靠學校。教育孩子是學校和家長的共同責任。

第一,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需要的是有個性、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家長在孩子的個性發展和人格培養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在這方面的影響也是學校無法取代的。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當家長的要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孩子個性的培養,以及創新思維的開發。

第二,社會上的各種不良風氣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孩子,光靠老師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免遭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家長如果還是按照計畫經濟時代的觀念,認為孩子養大就行了,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交給學校,這是肯定不行的。

孩子是否成功,關鍵是家長、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但是,社會環境的好壞,你是把握不了的;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你自己。只要你的教育方法好,你孩子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會出問題。一句話,家長不能老抱著過去的觀念,要主動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三、要樂於跟學校溝通,學會跟孩子溝通。

家長要和學校及班主任建立聯繫方式,子女在校有什麼情況班主任能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繫。現實社會中,由於家長工作忙,有很多家長不太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時間陪孩子;有的家長說他辦企業做生意沒時間來開家長會-----,我告訴大家,乾工作、做生意是為國家作貢獻,把孩子培養成人同樣是為黨和國家作貢獻!打工、經商是掙大錢,把孩子培養好了,一樣是掙錢!你掙錢再多,孩子沒人管學壞了,你照樣快樂不起來!當然,今天來的家長,至少是合格的家長,你們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優秀家長。

因此作為家長,要經常跟學校及老師溝通,盡到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四、家長還要培養好與孩子的感情,學會跟孩子溝通。

今天的父母面對孩子有些心急氣燥,孩子考試沒考好,批評訓斥;孩子有了點成績或考上了好的學校,就給予重賞。把成績與獎賞掛鈎。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一味地要求、強迫孩子實現,不尊重孩子,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走進孩子的內心,真心跟孩子溝通,比說教打罵要強一百倍。

五、努力成為一名智慧型的父母

“生活在批評、指責中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生活在敵意、憤怒中的孩子,性格暴躁、爭鬥不和;生活在嘲笑、奚落中的孩子,縮頭縮腦、自卑、怯懦;生活在恥辱、羞愧中的孩子,沒有自尊、深感罪惡。”

有多少孩子到了國中階段上網、玩遊戲、談戀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成績一落千丈,這是孩子長到這個年齡段好奇心造成的。這個年齡段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強,容易與老師、家長形成對立心理。我們必須重視親職教育,給孩子以溫馨、和諧、平等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