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放寒假前的講話

這並不是一部教育電影,編導的意圖並不是想就教育改革發表見解;而是通過一個加工過的真實的校園故事告訴人們:別看法西斯主義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其實只要有合適的土壤,極權專制可能死灰復燃。

但作為教育者,我無論如何都會由這部電影想到教育。姑且剝離其教育內容不說,僅就教育手段而言,體驗教育無疑是最具魅力也最具效果的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教育。賴納之所以最後把學生們成功地變成了法西斯主義的信徒,是因為他採用了“體驗式教法”,即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賴納很巧妙也很自然地設定了逼真的情景,或者說他把教育生活化了,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這對我們來說,不無啟示:最成功的教育莫過於讓學生參與、體驗、實踐、生活……

我們經常說,教育是蒼白的,特別是學校教育,什麼“學校的五天,抵不過家庭或社會的兩天”云云;其實,學校教育或者說教師的教育效果是絕不可低估的:無論正面還是負面,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影響是我們無法預想甚至無法控制的——如果說最開始,賴納還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在組織學生做“教育實驗”,那么到了最後,他已經很難讓學生從這個“實驗”中走出來了,尤其是最後蒂姆拔出槍的時候,賴納完全無法制止他的瘋狂了。所以我們要謹慎地對待我們在學生面前的言行。每當想到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可怕”,我們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如履薄冰般的顫顫驚驚。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怎樣不知不覺改變著天真無邪的孩子?這對我們來說,現在居然成了難解之謎!因為這個謎,我必須極端謹慎地對待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談舉止,甚至每一個細微的表情。

電影從極權主義產生的角度,展示紀律和集體的力量,特別是在扼殺個性、絞殺自由方面的浪潮般的能量。我們當然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紀律和集體都是可怕的,是應該拋棄的。但是,這部電影的確提醒我們思考:紀律、集體的界限在在哪裡?如何才能讓紀律和集體不成為個性發展和思想自由的屠宰者?我認為,在一個團隊中,在一個社會中,紀律是需要的,集體意識也不可缺少,但不可越過一個界限,那就是對人的尊重!紀律和集體都是為某種秩序而存在的,而秩序之所以有必要,恰恰在於它是一個社會有序和諧的保證,是每一個人能夠享受平等和自由的條件。

如果我們有興趣去仔細思考這個哲學問題,那恐怕是我們看這部電影的又一個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