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學生演講稿

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

1.心理健康及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

在現代社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為認知功能正常、情緒反應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係協調、人生態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現規範和行為年齡相符等。

2 .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居於核心地位,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中國小教育實踐中,往往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忽視意志、興趣、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不利於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國小新課程強調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各種素質的一個載體。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踐,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所應具備的基本內涵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

3.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係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補充形式,因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提高是以個體健康的心理為前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於心理健康,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教育者心理過程的內化和外化,它們的最終目標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傳統德育內容範圍,把如何認識自我、處理人際關係、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學生的個性發展問題,納入到整個德育大系統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導法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

4.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 在教學設計方面,要設計符合學生髮展的年齡特徵,考慮學生學習中心理品質發展的內容。在數理化等學科上切忌偏深、偏難;在文史政等學科上,切忌唱高調,一味強調道德信仰,忽視道德行為、習慣培養。

(2) 在教學方法方面,要根據學科內容的需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使學生在濃厚興趣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防止疲勞和厭學情緒發生。

(3) 在教學目標方面,要根據學生髮展的年齡特點,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意識能力。

(4) 在評估學生成績方面,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重視形成性評價,不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防止考試焦慮發生。

(5) 在課堂管理環境和課堂管理中,要最佳化教學情境,建立寬鬆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無心理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

在學科教學中,必須貫徹心理輔導的思想,心理輔導和學科教學是融合的,對大多數課堂教學來講,不必把心理輔導單獨抽出來,變成“穿衣”、“戴帽”形式,一堂好課就像一個蘋果,學生見了就喜歡,吃了它,營養也自在其中,維生素c就好象一堂課的心理輔導,如果把它從蘋果中提煉出來,製成片劑,再和剩下蘋果一起給你吃下去,反而不順乎自然了。所以說,滲透不等於機械的做加法,在目標上都加上一點心理輔導,它是寓心理輔導於學科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