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學生演講稿

三年級學生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講台參加競選班長職務,我相信憑著我的勇氣和才幹,憑著我堅強的毅力和勇於拼搏的決心,這次演講帶來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職演說。

我叫楊也,是一個“三心二意”的學生,這裡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專心,隨隨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進取之心、平和之心、寬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創意和詩意。因為有了“進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在保證學習成績優良的前提下高質高效完成班級工作。有了“平和”之心,無論成功與失敗,我都會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有了“寬容”之心,才使我胸懷寬廣、虛懷若谷,接受同學的意見,與他人合作把班內活動處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創意我們能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展示我們班獨一無二的風采;添一點詩意我們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處變不驚,臨亂不慌,從容不迫。

對待班內活動,我又將如何做呢?首先,我認為,一個好班級必須要做到合理分工,讓最合適的人去做他最擅長的事,從而建立一個合理有序的班集體。其次,我會努力做到將大家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徵求同學們的意見,增強班隊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級工作的透明度。最後,我將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級各項工作都有效的進行,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最好。假如我能當選,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制訂好工作計畫和實施方案,保證班級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步入正軌。

三年級學生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承蒙校方信任,能有機會和在坐的各位家長一起切磋交流,非常榮幸。

小女江子昂,在今年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得益於四中優質的教學管理、老師們的辛勤耕耘精心呵護,也與她自己本人的頑強拼搏是分不開的。做為家長,在這過程中扮演的可能是"教練員"和"場外指導"的角色。我覺得,國中第三年,倒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指導方法。整個三年,都是以一貫之的。

我想,正如每個人的指紋不一樣,每個孩子的特質也不一樣。因此,針對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可能也不完全相同,即所謂因才施教、因人而異。但從另一個方面說,也有一些基本的、相通的道理。在這裡,我拋磚引玉,就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和各位分享。

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談,就是:

1、家長注重治本,孩子才有預期之標;

2、家長有定力,孩子才有張力;

3、家長有彈性,孩子才有韌性;

4、家長能夠寬容,孩子方能兼容並蓄。

下面,我就逐一具體介紹。

一、家長注重治"本",孩子才有預期之"標".

所謂治"本",是解決孩子的思想問題,思想決定行動。俗話說的"有沒有悟性、開沒開竅",就是指孩子的思想是否"明白通透"了。

"本"之一,興趣和愛好,是孩子保持旺盛求知慾的唯一源泉。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就是順從她的天然"口味";如孩子倒了"胃口",就吃什麼都不香了。家長不要預先為孩子設定上什麼學校、走什麼路、從事什麼職業;不要強迫孩子課外上什麼興趣班(諸如美術、音樂、舞蹈、奧賽等),藝術特長啟蒙之後,就只能遵從她的自然稟賦。孩子將來從事的工作與她(他)的興趣愛好最大程度的`契合,就是最大的成功,也最有幸福感。

"本"之二,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的耳濡目染,將塑造孩子基本的人生價值觀。一個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會時時處處面臨選擇,需要作出抉擇。那么,價值觀將決定著她(他)作出何種選擇,也決定著她(他)將與誰為伍、和誰同行。不少家長可能都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孩子小,和她講大道理沒有用。其實不然。女兒牙牙學語之時,我就開始啟蒙頻頻給她講道理。在陪伴她成長的過程中,每每遇事,總是幫助她分析利害、權衡得失,提供幾套參考方案,供其選擇。久而久之,孩子遇事皆有自己的主見,既非常自信,又有相當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她當初的選擇四中、現在的選擇文科。

"本"之三,怎樣學(學習方法)是次要的,關鍵是孩子是否明白"為什麼學"和"為誰學".這個"閥門開關"問題解決了,孩子在學習上就有了主觀能動性,就會從"被動學"轉向"主動學",從"接受式"學習進入到"自主式"學習。孩子用"心"了,她自然就會去琢磨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試想,解決了這樣三個"根本"問題,孩子的成績(所謂的"標")就不會太差,我們又有何多慮的呢?

二、家長有定力,孩子才有張力。

孩子從國小到高中,時間延展12年,應該說是個馬拉松長跑項目。衝過終點紅線,能得名次固然好;但中途不離場、不掉隊,堅持順利到達終點也是不容易的。

江子昂,國小畢業於人民路國小,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吳彬彬。應該說,她國小的基礎很紮實,基本保持在全年級前10名。進入國中後,我給她的要求是保持年級前50名,而實際上她基本保持在前30名,中考前最好成績是全年級第3名。我經常提醒她,保持在"第一方陣"就好,不要刻意計較是否考了第1名,如總是頂在最前面,遇到的"風阻力"就會大一些。

我以為,每個孩子在各個階段,可能處在不同的"方陣",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適當的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家長尤其要有定力,不要把焦躁、糾結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妨礙孩子保持耐力、釋放張力。

今年中考體育測試前一個多月,女兒每天放學後去操場練跑步,總耽心過不了關,有些糾結。我當時開導她:即使扣幾分也沒什麼,在文化課上再撈回來,不必多耽心。測試結束,結果只扣了1分,女兒如釋重負,接著全身心投入文化課的複習備考。

三、家長有彈性,孩子才有韌性。

所謂彈性,是家長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凡是孩子自己能搞定的,家長儘量不插手;凡是孩子克服困難能夠完成的,家長只提供建議和幫助,不大包大攬。

記得,初二時班上有8名同學首批入團,需要進行團支部選舉。女兒徵求我意見,是否參加團支部書記競選?我支持她、鼓勵她參加競選,並幫助她擬定競選發言提綱。後不出意外,如願當選。

國中三年,每學期的期中期末考、特別是中考,如果說孩子們不認真對待那是假話,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好比體育比賽,有預賽、複賽,最後是決賽,賽程有一個時間段,把孩子最興奮的時間節點調到決賽之中,是最佳的。我了解,女兒是個慢熱型選手。我們儘量保持平常平淡心態,不能比女兒還興奮,否則會壓抑她的興奮。

臨近中考的時候,女兒經常對我說:"爸爸,我好怕".我跟她開玩笑:"你這是賭徒心態,想贏怕輸!"(即"想考好、又怕考不好")。並且安慰她:"不管結果如何,也不管是什麼情況,爸爸永遠愛你、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女兒凝望著我,微笑點頭。我知道,她是自信滿滿的。

從以上兩個事例可看得出,我們是有意讓女兒鍛鍊自己處理學習生活中所遇問題的能力,既要積極爭取好的結果,又同時做好接受不如意結果的心理準備,期望她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逐步煉成堅強的韌性。

四、家長能夠寬容,孩子方能兼容並蓄。

孩子們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正錯誤缺點的循序漸進過程。當然,諸如誠實不撒謊、要強不虛榮、羨慕不妒嫉、寬容不刻薄等等,是要求孩子更是家長應該模範遵守的底線。簡言之,寬容,能為孩子營造一種有利於成長的人文環境。憑藉於此,孩子往往能夠多維度思考不劍走偏鋒、點到為止不鑽牛角尖、左右逢源而豁然開朗、不拒涓流能海納百川,孩子們也才有可能成為開放式的複合型人才。

家長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更值得把自己的煩惱、憂慮及不如意介紹給孩子,間接地豐富她的人生閱歷,使之了解世道的艱辛。家長,甚至不必掩飾自己曾經的缺點和教訓,用對自己的寬容來彰顯對孩子寬容的更為應當,從而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例如,我就跟女兒說過,1981年爸爸小升初,1分之差,沒能考進一中;後上高中時,由於解題速度慢,數學試卷最後1一2道附加題,總是來不及做。希望她吸取爸爸的教訓,避免重蹈復轍。

又如,國中階段正值青春期,男女生有好感很正常。我跟女兒談心,如果有哪個男生特別關注你(寫紙條之類的),不要反應過敏、一驚一乍的。如果信任,可告知爸爸,定會幫助她應對處理,既尊重對方的善意表達,又曉之以理節制情感,化解於無形與未然。

7月上旬,中考成績出來後,我寫了幾句話贈送給女兒,這裡一併介紹給大家:不懼歲月蹉跎,何妨風雨兼程。遍嘗苦辣酸甜,笑對成敗得失。做人堅守底線,行事追求精細。不卑不亢,寵辱不驚;有理有節,克己容人。

各位家長朋友們,簡要談了以上四個方面的認識和體會,可能失之粗淺。如果作為"經驗"的話,可能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僅供各位參考。最後,我真誠地祝願九年級同學們明年中考都能取得優異成績,共同為我們安慶四中贏得榮譽。

謝謝!

三年級學生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

你們好!

我是張宸語的家長。首先感謝學校老師給予我這么好的一次機會,使我能夠與各位老師和學生家長歡聚一堂,聆聽老師們的教學心得,培養學生的經驗和做法。平時老師們高尚的品行、文明的舉止、嚴謹的治學精神,時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孩子,使她既學會了如何讀書,又學會了怎樣做人。讓她在這裡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此,我代表與會的家長們對各位老師的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謝!

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我也沒什麼經驗,我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和老師們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沒有老師的嚴格要求,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在家裡我一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有相對獨立的、安靜的學習場所。採取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

二是我想說家長是自己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總是在有意無意的學習和模仿自己的家長。 作為父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儘管我們對他的期望值是高的,但應注意適時調節,及時溝通,了解她的思想狀況。讓她正確地認識自己。既要看到客觀存在的問題,又要相信自己,不氣餒,尋求對策,迎頭趕上。

三、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孩子考好了,及時給孩子一句鼓勵的話或一個微笑,或豎起大拇指,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杜絕給孩子物質獎勵或承諾。孩子考差了,不要打擊挖苦孩子,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可行的方法,調整孩子下一步的學習。

四、正確看待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有寬容之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孩子呢?當孩子犯了錯誤,作為家長不要劈頭蓋臉的亂說一通。要向孩子講明錯誤的危害性,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當孩子與其他孩子鬧了矛盾時,家長不護短,不要得理不饒人,要讓孩子寬容別人,給其他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

五、多主動和學校老師交流,及時把握孩子的動態。

平時主動給老師打個電話或親自到學校與老師當面交談,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把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不要等孩子犯了大錯誤後再批評責怪孩子。

總之,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有耐心。在平時我們應找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多溝通,互相了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作為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考試都是第一。我常對孩子講我們不求無怨無悔,但求無愧於心。孩子考砸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參加今天這個座談會,主要是聽取各位老師的教學和教育學生的經驗,學習其他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做法。我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只是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說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拋磚引玉,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