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黨演講稿

我們黨從成立以來,經歷了兩個重大變化,即從奪取政權到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從在受到外部封鎖條件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地位、執政環境和執政條件的變化要求我們黨必須與時俱進,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同樣要求我們的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也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人類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要求我們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我們黨歷來重視隨著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提出對於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這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第一個重大變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完成的。在這個重大變化即將發生的重大歷史轉折關頭,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必須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等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和任務,從而使我們黨很好地適應了這種轉變,使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成功地應對了掌握國家政權所帶來的考驗。第二個重大變化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完成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抓階級鬥爭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十二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十三大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xx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我們黨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使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