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演講稿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為我校在甘肅省第六屆“挑戰杯”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們頒獎,看到同學們用辛勤汗水換來的碩果,我由衷感到高興。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全校指導教師,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1989年以來,已先後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舉辦過十屆。它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鼓勵大學生關注新領域,研究新問題,運用新方法,創造新成果。回想首屆“挑戰杯”,只有區區300人參加比賽,一度被認為是“高門檻”的精英比賽。而到今天,其知名度不斷提到,遠播港澳地區甚至歐美已開發國家,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參與人數也呈現爆炸式增長,在山東大學,最近每年參與挑戰杯的學生數量在5000人以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在4年期間,平均每人都要參加一次以挑戰杯為核心的科技競賽。不僅如此,“挑戰杯”已由象牙塔走向社會,成為民眾性賽事,成為聯繫大學生和企業的紐帶,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展示科技創新的價值和魅力。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成績早已不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很多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通過“挑戰杯”發現了自己。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芯”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並占據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晶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其創始人就是當年代表中國科技大學參加“挑戰杯”的鄧中翰;正在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的戴戈,從中學開始就被老師認為是“不務正業”,這個在正常考核體系內不被認可的學生,卻在東南大學就讀期間三度問鼎“挑戰杯”,留下“挑戰杯”史上的一段佳話。《金山毒霸》防毒軟體的編寫者陳飛舟,大學三年級在“挑戰杯”競賽中的項目《dos小型軟體開發工具箱》獲得了鼓勵獎。他說,雖然我獲得的獎項不高,但當時的參賽經歷為我日後的研發道路奠定了基礎,甚至影響我的一生!

今天的“挑戰杯”,早已不只是一門競賽,而逐漸成為中國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成為大學教學改革的催化劑。20年來,先後有200多萬名大學生登上挑戰杯這個舞台,從實踐中挖掘自己的潛能,尋找自己的位置,從而受益終生。

在我們甘肅省,“挑戰杯”自1996年在蘭大舉辦至今,共經歷了六屆。其中,我們蘭大曾五度問鼎挑戰杯。在為成績而自豪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由於起步較晚等原因,我校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的廣泛性和積極性、以及提交作品的質量和水平,與國內頂尖高校還存在差距,在歷屆挑戰杯全國競賽中的成績並不令我們滿意。

針對這些問題,我校團委等部門每年都在儘可能為同學們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努力引導和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賽,例如構建校內創新創業平台,並將挑戰杯獲獎情況納入成績評價體系以及推薦免試研究生過程中。在信息學院,自XX年就在榆中校區建立了本科生創新實驗室,讓有興趣的同學很早就可以開始動手實踐。

同學們,作為多屆挑戰杯的指導教師和評審,我在這裡為大家提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