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責任演講稿

胡-錦-濤同志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了“xxxx”,其中有一項說的是: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幼稚園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也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簡單的說來就是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幼稚園是一個大家庭,個人只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體會到工作的愉快,幼稚園也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說到這兒,我想起了去年鹽津縣幼稚園一段改革的紀念。那是開學的第一天,過去的走讀式改為午托式園制,也就是說中午幼兒不再回家吃飯,而是留園午飯和午睡。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一天,很多事情從0突破,第一次為幼兒做飯,第一次集中100多名幼兒在一起吃飯,第一次帶孩子午睡……幼稚園的老師都來了,有課的上課,沒課的下廚,忙裡忙外,跑上跑下。整箇中午沒有一個老師下班,真的把幼稚園當作了家,一個溫暖的大家,聽著孩子們“咂吧咂吧”的吃飯聲,我看到了老師們額頭的汗珠里夾雜的喜悅。這就是我所在的團隊,一個團結的集體。在這樣的一個集體裡又何而不生愛呢?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年幼純潔的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並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麼樣的師德,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很發人深省: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麼是真理和公正。

有時我總是這樣問自己:"我教的學生們生活在什麼之中呢?"

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學生充滿愛的教師的每一堂課,都仿佛在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學生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並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三尺講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似乎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然而崇高的教師風範正是在這平凡的本職工作中體現出來。

最後,允許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話:“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

在愛中收穫別樣的幸福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是背影。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把握瞬間的輝煌,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這是青年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樸實的語言詮釋著我們教師最真誠的情懷,我們用愛與責任在支撐著這無比睿智的人生。然而,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裡沒有血緣的紐帶,沒有生活在一起的相濡以沫,沒有愛情之火的熊熊燃燒,有的只是日常瑣瑣碎碎的雞毛蒜皮之事。它需要我們教師有無窮無盡的耐心與細緻,需要我們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更需要我們用平和的眼光看待生命。冰心說:“情在左手,愛在右手,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九年的為師歷程,也讓我深深懂得教育就是愛的事業。九年里,我試圖著以平等的尊重和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我知道,每一扇的背後,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