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演講稿

大家好,我是財務管理09級1班的,很高興能夠進入決賽繼續與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不再是限於對吃飽穿暖的要求,旅遊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我今天的演講將分四個板塊來進行。

首先,我們進入第一個板塊,認識一下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的區別。生態旅遊是一種以欣賞和研究自然、野生動植物以及任何文化特點為目的所進行的有助於自然保護的自然旅遊。其最大的特點是在保護環境和對維護當地正常生活承擔義務的同時,仍能把商業性的旅遊業與旅遊地生態旅遊結合起來,以支持當地的經濟發展。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有所不同。首先,儘管生態旅遊者與傳統旅遊者有時利用相同的自然區域,然而其態度、興趣明顯不同。傳統的旅遊與觀光地區的生態學及特點無關,其目的在於消遣和娛樂。而生態旅遊則是為自然區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賞其自然特徵,並對野生生物和自然資源進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側重於文化特徵的旅遊,二者經常互為補充。其次,生態旅遊是一種計畫性活動,依賴於嚴格的管理以防止嚴重的環境危害,所以事先要進行影響和效益評價,避免了傳統旅遊常因計畫不周而帶來的環境負效應。經過精心設計的說明性計畫還能使保護區成為一個支持地方傳播知識、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當地居民的傳統價值並向外界傳播其文化的中心,促進文化繁榮。再者,生態旅遊所需條件不同於傳統旅遊,其基礎設施的投資費用很低,僅相當於傳統旅遊1/4左右。總體來說,生態旅遊最重要的是保持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和社會文化的完整,並教育旅客如何欣賞及尊重自然,以商業經濟收益為次要考慮。但若一保護區內有一完整的管理架構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再加上生態旅遊投資在基礎建設的費用較少,其經濟收益仍是可比美於傳統旅遊,收到保護、教育及發展經濟之效。

了解了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的區別後,我們進入第二板塊,來看看傳統旅遊所帶來的生態污染。夏日是海灘旅遊的高峰期,大家從左上角的圖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的狂歡。但是大家也可以看看中間的這幅圖,人們同樣也在一個垃圾堆中狂歡,並且,當人群散去,留給大自然的是什麼?是滿目的狼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海邊垃圾場,這樣的場景真是令人扼腕!當如此美麗的蘇州園林竟包圍著這樣一個渾濁不堪的湖塘,我們心中怎生美感?當河道乾涸成這樣縱橫捭闔的泥沙地,我們這些高尚的人們怎能說出“智者樂水”這樣的浪漫辭彙?旅遊者們為何就非得把生態破壞的如此嚴重,然後再可憐地向自然求饒,費力地去清理,去收拾自己鑄成的惡果?面對旅遊帶來的如此嚴重的生態破壞,我們必須找到應對的措施,於是生態旅遊就應運而生了。

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三個板塊,來了解一下生態旅遊的思想和成效。生態旅遊的思想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識為取向,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確保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公眾教育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的旅遊活動。自國家旅遊局將確定為中國生態旅遊年,中國多個旅遊地區都開展了生態旅遊的計畫,例如三亞、九寨溝等都舉行了大型活動來慶祝生態旅遊的開展,一些地方還專門培訓了專業的導遊去帶領遊客進行生態旅遊。在這期間,許多地方都成為了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使環境污染問題有了大幅的改善,同時也引領了一種更加健康的旅遊方式。你看,當人們旅遊的時候與自然和諧相處了,人們在旅遊中獲得快樂將比之前海灘上擁擠的人群有大的多吧。而且,人們在這樣快樂的旅行之餘,還能夠領會到當地的文化,並且可以做一個文化的傳播者,這難道不是一種快樂嗎?生態旅遊還帶動了許多農村的發展,因為公共設施的建設和人們對當地的了解,農村的許多產業得以走出去,並且,近年農村也大力發展農家樂,為農民和當地政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旅遊有這么多的好處,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它讓人們在快樂的旅遊之後不用再有過多的愧疚,因為,旅遊者仍然能夠保存自然的美麗。生態旅遊就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