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辱講稿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全國人民基本上解決溫飽問題、擺脫貧困、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強調“以辛勤勞動光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具有很強針對性。

一、“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提出的現實意義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是如何對待工作和勞動的問題,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國億萬人民,用自己的勞動去辛勤創造。創造這樣的偉業、迎接各種挑戰,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勞動能力和水平,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勞動孕育歷史創造。“四個尊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核心是尊重勞動。勞動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自身,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知識、人才和創造的力量,而社會的一切發展和進步最終都要靠勞動來實現。離開勞動,知識形不成力量,人才無法成長,創造就會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正是勞動書寫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歷史,勞動創造了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奇蹟。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我們國家的真正強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體人民繼續辛勤工作,繼續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繼續艱苦奮鬥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長的時間。即使祖國更富強了,人民更富足了,這種以辛勤勞動為榮的品德和精神,也決不能丟掉。提倡“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就是要把辛勤勞動當做美德去大力倡導,去發揚光大。因為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都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小到個人、家庭,大到民族、國家,堅持辛勤勞動就能興旺發達;而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則只能衰敗、滅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只有明榮辱,正是非,與一切貪圖安逸,輕視、鄙視勞動的觀念和行為決裂,才能逐步形成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

我們過去、今天和將來都應該也必須是辛勤的勞動者,只有辛勤的勞動者,才能踐行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們富裕、強盛的現代化國家;只有永遠保持勞動者的本色,我們的社會主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也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優越性,我們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標才能實現。

二、“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基本內涵

XX年4月30日,xx在XX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尊重和保護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很明顯,這裡的“勞動”絕不僅限於產業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而是“兩個一切”(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一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與xx大報告還強調過“兩個不論”(“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是一致的。顯然,無論勞動者的職業、身份如何,勞動的形式、形態、地域如何,只要符合“兩個一切”和“兩個不論”,都是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

過去,我們對勞動的理解過於狹窄,只是把從事物質生產、實體經濟的簡單勞動、體力勞動視為勞動。於是發生了把大批知識分子趕往車間、田野接受勞動改造的荒唐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融入越來越多的知識要素,高科技、智慧型化對物質生產乃至國力增強的作用舉足輕重,社會對精神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這樣,勞動的形式和形態日益呈現多樣性。鐵人王進喜手握鑽機是勞動,新鐵人王啟民在斗室里挑燈夜戰也是勞動;在田間汗流浹背是勞動,在談判桌前唇槍舌劍、在重大決斷前的冥思苦想、在斗室里伏案疾書、在體壇競技和在舞台演出,也都是勞動。勞動外延的拓展,必然地使勞模的行業分布由早先的工業、農業、基本建設、交通擴展到金融財貿、科技教育、文化、醫藥衛生、體育、政法、黨群機關等等。不僅如此,隨著科技進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員比例在下降,而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員的比例在增加。這意味著一部分勞動形式會發生變化,由體力勞動轉為腦力勞動,同時也意味著,在勞模隊伍中,從事科技、教育等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員比例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