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交流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在這裡參加市林業局黨組組織召開的學習交流大會,並做交流發言,深感榮幸。

通過參加前一階段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民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密切聯繫民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下面,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三個方面的認識和體會,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1、林業科技創新要源於民眾、服務民眾。

鄧小平同志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對《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草案)》所作的說明中,強調“凡涉及人民民眾生活的事情,應當和民眾商量,不能憑主觀願望辦事”。林業科技創新直接關係到廣大林農民眾,必須堅持“成果從生產中來,回到生產中去”的林業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在廣泛聽取農民民眾的科技需求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與瞄準國際發展前沿相結合,凝練提出研究課題。並在研究成果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到田間地頭、生產車間去檢驗,讓科技成果貼近實際需求。例如,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繼續研發生長緩慢、經濟價值不高的林木品種,肯定得不到林農的歡迎,更難以大面積推廣套用,這就是林業科技創新上的“因循守舊”、“脫離實際”。因此,必須進一步轉變林業科技創新方向,在生產技術上要多研發簡化高效技術;在品種篩選上,要多集中到抗逆、高產穩產、高附加值等目標性狀;在研發思路和手段上,要多吸取現代工業、新型綠色、現代林業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使我們的林業科研工作不至於脫離林農民眾和當地生產,不至於落後於國內外同行專家,這也是林業科技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關鍵所在。

2、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要接地氣、見實效。

廣大農民民眾達到小康水平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的任務。林農不是“被小康”、“安排小康”,就必須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林業產業的增收水平。林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不同於程式化、標準化程度高的電子產品、工業用品,在多數情況下,要受到不確定的自然災害、獨特的區域環境、不同文化背景用戶的極大制約,既需要“中試、熟化、示範、推廣”,又需要“實地檢驗—反饋再創新—再推廣”過程,更需要“區域化—成套化—精簡化”,才能易掌握、易推廣、易見實效。舉個反面例子,退耕還林工程啟動之初,由於時間緊任務重等原因,部分區縣選用未經審定的經果林,時至今日,以核桃為主的大部分經果林出現品質低劣甚至大面積不掛果的情況,面臨著補助政策到期後,林農欠收和成果鞏固艱難的雙重困境。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成功一片鞏固一片的踏實作風,將林業科技成果大規模轉化套用於現代糧油、創意林業等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率的現代林業中,讓廣大林農民眾真正得到實惠,切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甚至搞一個講座就算完成成果轉化,讓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曇花一現”、不能持久,讓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最後一道坎”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xx總書記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中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這也必然是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評價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