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優秀學子章晉源成才報告:實惠的智慧

簡介:

章晉源

浙江省文科第5名

已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錄取

各位同學你們好:

我是章晉源,是一個文科生,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各位分享我學習生活中的一些體會。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同樣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好比武功招式,林林總總,今天我在這裡所講的,只是現成的磚瓦,同學們需要把它們假設到自己構建的體系中去,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最終決定你能夠進入哪所大學深造的,只有一個直觀的標準,那就是成績,它取決於三個部分,你掌握的知識,你具備的心態,你應試的技巧。如果說對知識的掌握決定了你屬於前十名或者前二十名,那么你具備的心態,則決定了你到底是前十名中的第一名,還是第十名。而應試的技巧,則決定了前兩者,能否得到最大的發揮。

首先我們來談談對知識的掌握。

每一天,我們都會從課堂中,從課本上,接觸大量的知識,接受並且在大腦中儲存它們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做到,並且能夠做到的。然而,僅僅做到這點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將原本零碎,孤立的知識,進行聯繫,弄清楚每個單元,每個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建立起涵蓋所有知識點的網路,也就是所謂的,知識體系。舉兩個例子,數學是公理化的體系,也就是說,從數學最基本的公理出發,能夠推導出現有的所有定理,而在文科,這一特點最為顯著的是歷史,每一個歷史事件必然是與之相關聯的一系列事件相互作用的結果,點燃一戰的,絕不僅僅是塞拉耶佛那顆致命的子彈。

構建這樣的知識體系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全面,在解決問題時我們的思維不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張網路,不再是想到什麼答什麼的狀態。另一個好處就是迅速,體系化後的知識就好比按內容分區的新華書店,我們買輔導書時知道直奔二樓,而不是從第一本書開始慢慢尋找,在考場上答題,也是同樣。

在平時的學習中,對於一個問題,我們通常有兩種解決方法。向自身求索,也就是獨立思考,向外部求索,也就是求助他人。獨立思考的結果往往失之片面,而求助他人,則會使思維缺乏深度,所以在二者之間尋找平衡極為重要,老師是資源的富礦,經常去問老師是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我希望大家在提問之前先有自己的思考,在心中得到一個初步的答案,也就是說,在辦公室里,我們要做的不是單純的“詢問”或是“求助”,而是“求證”或者是“交流”,因為聯考,你必須一個人戰鬥,但是這場戰鬥,你不是一個人在準備。

鞏固知識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作業。有很多同學,特別是高三同學,都喜歡買一本教輔做,這當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同學們,我們要明白,質量最高的,始終是老師布置的作業,特別是老師發下的卷子,基本上都是從許多教輔中挑選出來的好題,有些同學常常胡亂應付老師的作業,然後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己購買的教輔上,自以為搶占了先機,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主次不分,是最大的浪費。

下面就具體幾門學科,談談我的心得與體會。

語文,重在基礎,大家都知道,語文是一門主觀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能保證穩妥地得到高分的方法只有一條,儘量做對所有選擇題,平穩完成作文。選擇題考查的內容其實很基礎,包括讀音,成語,病句,古文,而這些完全是可以依靠平時積累到達的。

數學,懂得放棄,數學有時會很難,但是絕不會所有題目都很難,通常,只有選擇題的最後一題,填空題的最後一題,大題目最後一題的最後一小題會有難度,考試時不必糾纏於這些難題,就算全部放棄也不過損失13分,以此節約下的打量時間用於檢查,最後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衝刺難題,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穫。

英語,巧用材料,英語有巨大的閱讀量,而試卷中出現的文章自然都是百里挑一,所以英語考試髮捲時,我們不妨留意一下作文題目,在完成閱讀理解時看到切題的句子時留下標記,然後巧用到作文中來,這個方法要注意兩點,其一是引用要巧妙,不能留下抄襲的痕跡,其二是主次分明,做閱讀理解需要全神貫注,尋找妙句只是額外之舉,不能刻意尋找分散了做題的專注,得不償失。

歷史,以本為本,歷史學習很注重課本,在這幾年的浙江聯考中都出現了以書中插圖備註為背景設定的考題,所以,仔細的審讀課本是重中之重,以我們班為例,幾乎每位同學在聯考前將歷史書翻了不下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