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心痴情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

古語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然而,情分多種,情有獨鍾。“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令人感喟的友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使人稱羨的親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是纏綿悱惻的戀情;“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引人思歸的鄉情。今天,我也向大家講述一個人的情,一個共產黨員發人深省、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公僕情,一個基層幹部舍己為民、鞠躬盡瘁、生死不渝的血心痴情。他,是吉林省勞動模範、長春市優秀共產黨員標兵、榆樹市大坡鎮西山村黨總支書記董貴;他,是西山民眾至愛至敬的董老倌。

西山人說:“老倌是我們的連心肉,我們和老倌有連心情。”

為了這份情,1982年,董貴辭去了鎮綜合廠廠長職務,放棄了轉國家幹部的機會,回到了全市倒數第二的西山村;1984年,他帶領民眾以稻治澇,把650垧澇窪塘變成了米糧倉。1987年,他一手壯大集體經濟,辦起了11個企業,年盈利100萬,一手抓農戶經濟,以蔬菜大棚為主項,家家有項目,人均收入4000多元。西山人真真切切地送走了貧窮,實實在在地迎來了小康。

為了這份情,董貴最願意看的是《農村科學實驗》;最願意去的是農戶蔬菜大棚;最願意見的是有血性的知識分子;最願意吃是乾豆腐卷泥鰍魚醬,自己起名“一把攥”;最願意說的是他立下的座右銘:天天想著來錢路,啟發民眾上項目,科技不懂教到戶,資金不足給扶助,產品幫著找銷路,保證民眾共同富。

為了這份情,董貴養成了特殊的習慣:起床三點半,各屯走一遍,從不吃早飯,中午“一把攥”,下班看不見,把家當旅店,終生難改變。

為了這份情,董貴的清廉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30多年來,董貴沒給領導送過一盒煙,沒在村里搞過一次招待,沒參加一次吃請,沒收過一份禮品,沒請過一個幫工,沒占過公家一點便宜,沒辦過一件越格的事,沒進過一次歌舞餐廳,沒搞過一次娛樂活動。在經濟交往中,也沒有送一次東西,收一分錢回扣。他常說,再擴大改革開放,黨的紀律不能開放;啥都要進市場,黨性原則不能進市場。有人或許要問,難道董貴就不知道錢好花?其實,董貴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但是,董貴更知道他的另一重身份,他說:“咱人不起眼是黨員,小名不濟是幹部。黨員的黨性,給多少錢都不能賣;幹部的形象,上多少禮都不能毀。”

有人說董貴太摳太嗇。可我卻感到,他摳的可敬,嗇的可愛,因為他把摳嗇下來的錢全部花到了公益事業上。1990年投資30萬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村國小校,1991年投資60萬元,修築了村屯砂石路,1994年投資44萬元上了自來水;1995年投資21萬元上了程控電話;1996年投資23萬元上了有線電視。如今的西山,經濟繁榮,精神文明,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景象。

董貴重感情,更講親情。不過,他的感情里含著黨性,親情里掛著公字的牌子。他是西山土生土長的老戶,既有親戚窩,又有裙帶網,大小舅子7個,老少連襟8個,外甥外女40多個。或許你不會相信,但是你不相信也得相信,這些年來,董貴從沒給親戚辦過一件越格的事。然而,民眾有了為難著災,董貴卻是急在臉上,熱在心上,幫在艮勁上。八組溫秀良遭火災,他幫助貸款恢復生產;四組呂秀琴家裡失火,董貴帶頭捐款給她蓋新房;五保戶劉文才腦出血,董貴親自送醫院治好。30多年來,董貴為幾十個貧困兒童解決過入學困難,給20多名老黨員張羅喪事,幫8個大齡青年成家立業。他常說,只要不跟我的黨性犯衝突,誰有困難我都幫助。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似乎易結卻難解的情結,似乎無情卻有情的親情。

1994年初秋的一天,在養雞場的工棚里住了26天的董貴暈倒了。在村幹部的苦勸之下,他來到省醫院,檢查結果是人們談之色變的“膀胱癌”。

秋風瑟瑟,細雨濛濛。一個“癌”字震動西山全村,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村部,哭著喊著要去看望自己心尖上的董老倌。有的說,好人怎么會得這病,是不是誤診了;有的說,不跟老倌說句話,這輩子心裡也不安寧;有的說,不讓進屋看,隔著窗戶瞅一眼也行。村幹部合計,上千人驅車300里探病,醫院不能允許,老倌也不會同意。可是百般勸阻無效果。最後,挖空心思地想了一個辦法:各組派代表,村幹部帶隊一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