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中學校園公益演講 演講稿(一)

緣起:

5.12地震不僅牽動大陸13億同胞的心,也牽動了全球華人的心。我經歷過台灣9.21地震,並做過系列災後心靈撫慰的公益演講。我深知重大災難會給人們帶來持久的心理創傷,他們不僅需要醫療和物質上的救援,同時也需要有心靈撫慰的援助。在北京大學曾經聽過我演講的學生,即此次公益演講的主要發起人和組織者,與我在北京的助理聯繫後,得知我的願望,不畏艱辛,與各級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得以成行。

5月26日在北川中學開展的“熱愛生命超越苦難”公益演講終於在成都志願者的全力協助下順利完成。我只是一個平凡的讀書人,能夠有機會為災區同胞做些事情,看到北川中學師生的臉上露出災後久違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

在此,非常感謝成都的志願者們背後的辛勤付出,讓我有機會為災區的老師和同學們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人性向善”的具體體現。

熱愛生命 超越苦難

——北川中學公益演講

從地震發生開始,到現在已經兩周了,全世界的華人,還有許多各國人,都在為死傷的朋友們哀悼、哭泣。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在各方面給各位所有的幫助。但是我們知道,再多的撫慰、再多的鼓勵也無法改變既成的悲劇。所以我們就要思考,在這么大的災難發生的時候,到底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很多人一輩子的苦難的總和加起來,各位同學在一天之中都碰上了,恐怕很難在短期內加以化解。我們也不要著急,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去了解一下,到底人類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每一個人的自我這一生,應該如何去設法安排。

這個地球上自有人類來到現在,據估計,有九百多億人活過了,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過完一生就走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生命故事,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完全隨心所欲地照自己的想法來過他的一生,也就是說命運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加上了枷鎖,加上了鎖鏈,那種無形的鎖鏈,各位同學今天所碰到的,是無形變成有形,這個鎖鏈太大了,來得太快,完全沒有辦法預測,也不可能準備好。可它就是發生了,所以在這個時候,痛苦越深,思考得也要越深,有英國一位作家叫做王爾德,他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有敵人,記得活得快樂就是最好的報復。”

各位今天都知道,我們受到命運的挑戰,命運就是我們的敵人,命運要我怎么走,我偏偏不照著走。它要我低頭,要我認輸,我偏偏就不要。所以有命運這樣的敵人在對付你,你特別要記得,你活得快樂就是對它最好的報復,直到讓你的敵人詫異不解:為什麼中國人這么堅強?為什麼各位年輕的同學能夠堅持下去?

我們接著就要說明一下: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在座各位同學的年齡,是我們都曾經有過的階段,就是中學階段。我們要思考說,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我們都希望這一生可以成功,但是什麼是成功?它難道是社會上所謂的成就嗎?或者它有不同的思考的方面?

我願意把有意義的人生分成四方面來看:

第一, 要有明確的目標;

第二, 要能夠朝著目標全力以赴;

第三, 要設法在過程裡面自得其樂;

第四, 要不斷隨著年齡而提升心靈的境界。

這四個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有意義的人生,並不是一個人在人生裡面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或者是讓自己覺得我這樣已經夠了。真正有意義的成功的人生是一個過程,在過程裡面有上述四點,我們先做一個完整的介紹說明。

第一,要有明確的目標。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他從小開始會問,我為什麼活著?但是你還要問另外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問題,就是:我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是問過去有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結果,但是你問再多的“為什麼”,現在的事情已經成為定局,沒有人可以改變。你可以追究:為什麼會有地震?到最後得研究整個地球的結構了,那恐怕不是我們可以勝任的,你應該進一步會問,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就是我們將來要如何去設計、去安排,讓我們可以不愧此生,所以我們說:你活著是為了什麼?人生有目標嗎?有的同學在學校念書目標就是求學,將來要繼續升學或者進入社會工作,但這個目標是短程的目標。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有短程的目標,他應該有一個全程的整體的目標。我們現在聽到有人獲得諾貝爾獎都會很羨慕、很崇拜,但是各位知道諾貝爾獎是怎么設的嗎?瑞典的化學家諾貝爾他發明了無煙火藥,獲得專利賺了很多錢,從此過著有錢人的生活,一直到有一天,他早上起床看到報紙嚇一跳,為什麼?因為報紙的頭版上登著:發明火藥的諾貝爾死了。他想他還活著,為什麼別人說他死了呢?因為他的哥哥死了。外國人的家族名字是一樣的,他叫做阿爾福萊德·諾貝爾,他的哥哥叫做弗蘭克·諾貝爾。記者為了趕新聞,搶訊息,聽到有諾貝爾死了,就以為是那個發明家兼有錢人死了,就趕快寫報導,所以諾貝爾是在歷史上極少數人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別人對他死後加以進行評價的人.。他就認真地看,結果發現很失望,因為別人都描寫他一方面有貢獻,發明了炸藥,但是另一方面又有罪過,因為炸藥發明之後適用於戰爭,又很殘酷,會導致將來很多人會死於非命。於是他想,我作為科學家,本來是想要造福人類的,現在是毀譽參半,這可不是我的目標。因此,他做出一個決定,立刻捐出九百萬美金,成立諾貝爾基金會。一百多年來,有能力捐出九百萬美金的人很多,能夠讓人類懷念一百多年的卻很少,諾貝爾是其中之一,為什麼?因為他找到人生整體的目標,他知道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只是為了自己。從小我們受到父母的養育照顧,老師的教導啟發,社會上各方面的支持鼓勵才能活下來,我們怎能不回饋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