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邯鄲理念”而歡呼!演講範文

題記:據4月14日《檢察日報》報導,河北邯鄲市委、市政府及信訪部門對民眾上訪實行“有理推定”,以全新的理念改進信訪工作,致力於為民眾解決困難、為基層解決問題。有關人士認為:對民眾上訪應取“有理推定”的態度首先是基於對人的一般心理分析。一個人如果不是確實遇到需要通過上級部門干預才能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是不會去上訪的,而且上訪所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通過調查也最終會水落石出。對民眾上訪取“有理推定”的態度,能夠穩定民眾的情緒,避免激化事態。不認為民眾上訪是無理取鬧而是事出有因,就能對民眾上訪採取認真傾聽、熱情接待的態度,利於民眾宣洩心中鬱悶,同時看到事情存在能夠得到解決的希望,這樣民眾就會耐心配合有關部門依照程式進行調查與處理,有利於事情在有理、有序中獲得解決。………………余閱之感慨,欣然命筆如左:

我為“邯鄲理念”而歡呼!

作者:中國律師網特約評論員 梁劍兵

在傳統理念中,百姓是“羊”,政府和官員是“牧”。早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就發表過如下的觀點:“法度者,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領海內而奉宗廟也”。記得《三國演義》里有一回書,標題便赫然是“劉備自領益州牧”。再想那劉備,兵敗新野之時,攜民渡江,死活不肯拋下百姓而獨逃,從而贏得“愛民”的千古美名。殊不知,一個逃跑的囚犯尚且知道帶上自己的財產,何況“大英雄”劉備乎?區別只在於:三國戰亂之時,小賊的財產就只是金銀細軟,而大賊的財產卻是百姓便了。

千百年來,我們的官府和官府里的官們,都在交口稱頌一個“愛民如子”的理念,其實,不如把這句話改一改,就叫“愛民如羊”吧。

推而論之,我們是也可以把古代的“民本主義”稱之為“羊本主義”的。

養羊的人,當然對他養的羊愛護備至:渴即予水,飢則予食,寒則噓寒,病則施藥。但是,這樣“愛”的目的並非是基於那“羊”和自己是同類的,而在於擠其乳而飲之,剝其皮而寢之,剮其肉而食之,奪其“子女”而貨賣之的。

假設有那么幾隻羊,竟然不知何因,在羊圈中不安守“羊道”,叫喚不已,反覆嘶鳴,則養羊的人必然覺得“該羊是無理取鬧”,必先毆之擊之,然後察之,方發現原來是“該羊有疾”而已。

古代的“牧”,在其衙門之外,都放一面“登聞鼓”,任何百姓,如覺得自己有冤屈,均可在任何時候拔鼓槌而擊之。其時,即使那“牧”正在被窩裡酣睡香甜,也得披衣而起,開始“登堂聞案”的。

但是,且慢,在“登堂”之後“聞案”之前,本“牧”要先打你十大板“堂威”,讓那冤屈的百姓吃夠皮肉之苦,再理會你的冤屈——理由很單純:如果沒有這一招,夜夜有百姓前來“無理取鬧”的話,那“牧”是再也沒有辦法高枕和美夢的(官員也有“人權”嘛,呵呵呵……)。

今天的百姓上訪,大抵如羊之鳴叫耳。

高坐在信訪辦公室里的官員,以及那官員上面的官員,聽、看到百姓的上訪日漸增多,只覺得聒噪難忍,平地里便會生出一種“這些人(羊)吃的飽穿的暖還要無理取鬧”的煩躁的,於是便難免拿出一些“牧”們對付“羊的鳴叫”的初級手段來了。區別只在於:現代社會是文明社會,不許官員使用“堂威”罷了。

於是,多次上訪的百姓便常被稱為“多次上訪、無理取鬧”的刁民了。至於“堂威”嘛,變換了花樣:公文旅行讓你把腿跑斷是一種;你上訪你的,我耳朵里塞滿驢毛自睡是另一種;你敢給我拍桌子我就找捕快抓你個“擾亂秩序”去蹲班房也是一種……

好的官員不是沒有,但是鮮有邯鄲信訪辦官員的這種高水平的理念的。

“邯鄲理念”的進步性和革命性在於,官府里的官們第一次知道了這樣的一條真理:羊叫自然有羊叫的合理理由!所以,不能一聽到羊叫便先給那些羊們毆之擊之的。

這是個基本的進步,我所以為之歡呼!

不過,這種進步依然是沒有突破“牧”和“羊”的相互關係的,如果有一天,那些“牧”們真正也把自己當成“羊”了,我才會為之三呼萬歲的!!!

我為“邯鄲理念”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