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理演講稿(3篇)

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地理。上課之前,我想談談有關地理的一些感想,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你們不是為了考試而學地理,而是為了興趣而學地理。

和你們一樣,當我也是高一學生的時候,我懷著無比好奇的心情期待老師的第一堂地理課。當時他是這樣開講的:htl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識的地理學家。二戰期間,他利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由於密度高低差別較大所產生的對流動力系統,命令潛艇部隊通過該系統時,關掉所有動力和聲納設備,藉助這股天然的外力,神不知鬼不覺地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盟軍的後方。這一經典的軍事行動事例,我們會在學習地理期間得出答案。當時,我似乎感覺到全身的汗毛在直立,神經系統進入高度運行狀態,整個人精神抖擻。這幾句話,給我感觸最深的不是希特勒本人有多大的魅力,而是關乎地理問題的思索,心中不由得多了幾個問號。

劇烈的心理活動結束後,我記住並深深愛上這樣一個詞:地理。

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的著名論斷: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偶爾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不會忘記,XX年,冰島火山連續噴發,導致歐洲多個國家發生航班延誤或取消,旅客滯留機場的現象;不會忘記,XX年,千里之外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掀起了中國國民搶鹽的大潮;不會忘記,一年幾度的西北沙塵暴天氣,影響到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大部。凡此種種,直接經濟損失嚴重。

曾經東風送去了周瑜點的一把火,把曹操的赤壁大軍燒得片甲不留,然而XX年的那一陣來自太平洋的(東北信風),只因比常年稍微強勁,就刮來了南方罕見的大冰災;自從有了三峽大壩,使曾經飽受洪澇之擾的荊襄之地煥然一新;也不知到何年何月,當阿拉斯加的人們為通往紐約的船程大大減少而歡呼雀躍時,地球卻深受全球變暖之苦。

現實生活中,人的起居生活與地理或地理現象息息相關,只有正確認識人們所處的環境的特點,才能趨利避害,更好的生存下去。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大學一個同學。他說他來自陝西,家住在秦嶺上。於是我感慨了一下:他早上起來,向北可以看到一眼平川的關中,胸懷中國古都之一__西安,無限想像皇城的生活場景;向西可以遠眺古老的雍梁邊陲,想像諸葛亮與司馬義昔日鬥法,抑或一直向西延伸的古絲綢之路,想到趕著駱駝的來來往往的商旅;夏天跑到山南可以吃到南方的橘,山北可以吃到北方的枳;冬天北邊白雪皚皚,南邊和往常差別不大;同一天下雨,山的南北雨量也不一樣。

地理可以說是奇妙的,給你一個點,可以任憑你思緒的觸角在時空隧道里自由穿梭。

同學們,我有一個夢想,到日本的北海道,向大海拋一個裝滿祝福的漂流瓶,然後去美國的聖弗朗西斯科灣靜靜等待它的到來。也希望你們從現在起多懷揣一個夢想,喜歡地理,學好地理。

地理教師師德師風演講稿
2017地理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1990年5月,我開始了地理教學生涯。滿懷激情走進課堂,迎接我的卻是學生對地理這一非升學科目的極端忽視和排斥。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理論學習,我領悟到要改變現狀、走出困境,必須走出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應以興趣為誘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改變學生厭學、教學質量差的出路在教學改革。我開始了“國中地理趣味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出以“趣導—趣講—趣結—趣練”為主線的國中地理趣味教學模式。1994年11月,該課題順利通過一汽子弟教育處專家組的驗收。教改實踐表明,實驗班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明顯高於非實驗班,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突出。統計資料表明,實驗班的各項指標也明顯高於其他班級。

1995年8月,我被推薦走上中學地理教研員這一崗位。新的崗位使我得以擴大教改隊伍,深化教改研究。我將教改實驗課題確定為“以趣味教學為載體,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並被省教研室確立為“xx”重點教改課題。在教改實踐過程中,我以自己嚴謹的科研態度、勤奮的工作作風感染實驗教師,使她們在教改實踐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成長。1999年11月,課題以豐碩的果實迎接了來自全省的地理教育專家與同行們的檢驗,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並建議在全省推廣。

趣味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還不能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徹底糾正把學生看作“靜態接受塑造,被動吸收知識”的容器的錯誤做法,由教師“動”轉變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自覺做學習的主人。基於上述認識,我根據我處各中學班額較少的實際情況,以及地理教材趣味性、可讀性強的特點,在西方心理學家合作學習理論和社會學家交往理論的啟迪下,提出了“互動合作”教學改革實驗方案。目前,該課題已被吉林省教科院確立為“十五”規劃課題。

通過兩年來的課題實驗,我進一步領悟到了師生互動的深刻意義——教學的魅力在於師生互動中生成與發展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不斷生成與交流的信息,以及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中。

1、平等的師生關係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師道尊嚴”和統治我國現行教育界多年的“教師中心論”的影響下,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絕對主宰、課堂上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和“園丁”剪子下的小樹。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間的人際關係是不平等的,學生的自主性被剝奪,自尊心被傷害,自信心被摧殘,師生關係經常處於衝突和對立之中。

而互動是在主體間的交往中產生的,它承認師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師生間通過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可以說,通過互動,促進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

2、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沉悶的、壓抑的,學生在被動接受灌輸的過程中感到的是枯燥、單調所帶來的身心的疲憊。

而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過程的調控、學習結果的評價均是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學習的興趣也隨著學習進程的展開和學習結果的豐富而逐漸濃厚起來。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其作用體現在學生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積極的旁觀;體現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體現在雪中送炭般的點撥、恰當及時的協調、恰如其分的讚揚之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上。學生是以寬容、安全、支持的心理狀態進行學習的,在這種洋溢和諧之美的氛圍中,學生的潛力、稟賦、審美及創造力得以不斷表征和凝固,自身的資質和素養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地理教師師德演講稿
2017地理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1990年5月,我開始了地理教學生涯。滿懷激情走進課堂,迎接我的卻是學生對地理這一非升學科目的極端忽視和排斥。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理論學習,我領悟到要改變現狀、走出困境,必須走出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應以興趣為誘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改變學生厭學、教學質量差的出路在教學改革。我開始了“國中地理趣味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出以“趣導—趣講—趣結—趣練”為主線的國中地理趣味教學模式。1994年11月,該課題順利通過一汽子弟教育處專家組的驗收。教改實踐表明,實驗班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明顯高於非實驗班,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突出。統計資料表明,實驗班的各項指標也明顯高於其他班級。

1995年8月,我被推薦走上中學地理教研員這一崗位。新的崗位使我得以擴大教改隊伍,深化教改研究。我將教改實驗課題確定為“以趣味教學為載體,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並被省教研室確立為“九五”重點教改課題。在教改實踐過程中,我以自己嚴謹的科研態度、勤奮的工作作風感染實驗教師,使她們在教改實踐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成長。1999年11月,課題以豐碩的果實迎接了來自全省的地理教育專家與同行們的檢驗,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並建議在全省推廣。

趣味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還不能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徹底糾正把學生看作“靜態接受塑造,被動吸收知識”的容器的錯誤做法,由教師“動”轉變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自覺做學習的主人。基於上述認識,我根據我處各中學班額較少的實際情況,以及地理教材趣味性、可讀性強的特點,在西方心理學家合作學習理論和社會學家交往理論的啟迪下,提出了“互動合作”教學改革實驗方案。目前,該課題已被吉林省教科院確立為“十五”規劃課題。

通過兩年來的課題實驗,我進一步領悟到了師生互動的深刻意義——教學的魅力在於師生互動中生成與發展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不斷生成與交流的信息,以及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中。

1、平等的師生關係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師道尊嚴”和統治我國現行教育界多年的“教師中心論”的影響下,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絕對主宰、課堂上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和“園丁”剪子下的小樹。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間的人際關係是不平等的,學生的自主性被剝奪,自尊心被傷害,自信心被摧殘,師生關係經常處於衝突和對立之中。

而互動是在主體間的交往中產生的,它承認師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師生間通過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可以說,通過互動,促進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

2、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沉悶的、壓抑的,學生在被動接受灌輸的過程中感到的是枯燥、單調所帶來的身心的疲憊。

而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過程的調控、學習結果的評價均是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學習的興趣也隨著學習進程的展開和學習結果的豐富而逐漸濃厚起來。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其作用體現在學生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積極的旁觀;體現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體現在雪中送炭般的點撥、恰當及時的協調、恰如其分的讚揚之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上。學生是以寬容、安全、支持的心理狀態進行學習的,在這種洋溢和諧之美的氛圍中,學生的潛力、稟賦、審美及創造力得以不斷表征和凝固,自身的資質和素養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3、信息的生成與交流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信息傳遞路線是從教材到教師、到學生,是單向、線性的。而在互動的教學系統中,信息交流是教師、學生、課程資源之間複雜的、動態的網路式交流,而且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新信息在彼此智慧的碰撞中得以不斷生成和發展,這對培養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所必需具備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4、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與傳統教學相比,互動的教學情境中,生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亦明顯增多。與他人的交流可以促進個體認知的發展,促使學習者參與更多的智力活動,使其思維敏捷,靈感迸發。同時,由於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都能更多地受到周圍同伴的關注與尊重,因此極大地增強了學習者的自信心,從而減少了競爭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等負面影響,促使其勇於參與競爭,迎接挑戰,促進其認知、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協調發展。

總之,互動的教學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能夠給學生以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互動,學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本領;通過互動,教師經歷了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生命過程;通過互動,促進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激情與智慧相伴的互動的課堂教學魅力之所在。

回顧十五年來的教學實踐,我一直在為成為一名專家型的教師和專家型的教研員而不懈努力。為了這一目標,我一直在要求自己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去學習;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精益求精。耕耘是辛苦的,但我在創造中體味著快樂和幸福。 

中學地理教師師德演講稿
在初二地理、生物會考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班期末總結報告
競聘理科系地理教師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