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文化演講稿

“作為《奧林匹克宣言》的第一中文譯者,我能夠為奧運精神的傳播獻上一份力量,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這是北京大學教授董強在1月1日的《奧林匹克宣言》中英法三種文字版本全球首發慶典上朗誦宣言後,在朗誦文本背面留下的一段寄語

獲翻譯授權歷經五年考察

XX年,巴黎法中友協副主席、《奧林匹克宣言》傳播權利人達馬侯爵的代表郭凝女士,第一次看到《奧林匹克宣言》。

郭凝告訴達馬,XX年北京奧運提出“人文奧運”的理念,希望他把全球傳播《奧林匹克宣言》的重任交給中國。郭凝對達馬說:“中國人民能夠最廣泛地傳播奧運宣言,中國人民能夠最深刻地理解《奧林匹克宣言》。”達馬經過再三考慮,同意了這個提議,贊成《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這一工作在去年終於得以實現。

要傳播《奧林匹克宣言》,中文翻譯是一項責任重大、極為艱巨的工作。郭凝和達馬認為,譯者必須精通法語、深刻了解法國人文歷史與文化。這時,郭凝向達馬推薦了董強,並邀請了資深出版編輯鄧壯。郭董鄧3人組成翻譯小組。由董強翻譯手稿,他們二人修改。郭凝曾對記者說過,在很多法國專家眼裡,曾經在法國留學多年的董強,法語比許多法國人還好。XX年6月28日,達馬收到董強的一封法文信,對他的法語文采更加放心了。達馬在慎重考察了5年後,XX年5月11日正式授權翻譯宣言中文。

法語專家翻譯宣言不輕鬆

董強回憶道:“記得見到手稿的第一刻——當時我在傳真機邊守著,等待郭凝從法國發來的手稿。手稿一共14頁,很長,從傳真機里出來時就跟一條小地毯似的。那一刻,突然感覺自己跟歷史接上軌了。那種感覺很讓人激動。透過潦草的法文字跡,我感受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是的,從手稿的翻譯,到它能夠開始在中國傳播,其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周折與困難。董強說,這次的翻譯持續了很長時間。因為是從手稿翻譯,辨認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將19世紀法國貴族青年顧拜旦博學多才的演講稿,轉變成21世紀中國青年朗朗上口的中文譯文,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董強說,整個翻譯過程-真是一個激-情澎湃的過程。但翻譯不是輕鬆的差事,尤其是翻譯《奧利匹克宣言》這樣偉大的作品。激-情歸激-情,翻譯工作要求相當的嚴謹。記得郭凝收到我的譯稿後立即發來祝賀,她對我說:“我了解你付出的是什麼。”

第一譯稿完成之後,進入集體修改程式。5人譯文專家組成員接到任務都深知肩負責任的意義,在熟悉原文的基礎上逐字逐句、一遍一遍反覆討論、反覆推敲,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和集體智慧。在長達半年多的翻譯過程中,專家組成員沒有停止過修改,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譯文的權威性與嚴謹性,真可謂十幾易其稿,希望能奉獻出一個最滿意的中文版本。

字裡行間感受激-情顧拜旦

作為一個對法國文化十分了解的法語專家,董強知道宣言的分量和感染力。董強說,翻譯過程中,我的激-情與顧拜旦融為一體,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當年顧拜旦演講時熱血沸騰,理解這位天才偉人發出“復興奧林匹克運動”倡議的堅定信心。

在文章結尾處的關鍵地方,顧拜旦刪去了一些例行公事的客套話,從內心發出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強烈聲音,讓人感到非常震撼。這是一個天才的想法。顧拜旦當時作為法國田徑聯盟秘書長在進行匯報演講,但到了最後,可以說是突然靈感迸發,向大家發出倡議,提出復興奧林匹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