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升華演講稿主題

三、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講中,有時也可以以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現象作觸發點和媒介來加以引申,聯繫到另一類相關事物和事理,以此來升華演講的主題。這種由此及彼引申的升華主題的技巧,通過形象化的渲染,不僅可以啟迪聽眾的智慧和洞察力,還可以創設充滿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圍。

例如,一位在中國某醫學院任職的美籍教師對學生演講時,他先講了一則小故事: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在海邊散步,沙灘上有許多被昨夜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被困在淺水窪里。忽然,他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撿起水窪里的小魚,並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問道:“孩子,這水窪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孩頭也不抬地回答。“喔?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小男孩邊扔小魚邊回答:“這條小魚在乎!這條,還有這條……”教師講完了這則小故事,滿懷深情地說道:

今天,你們在這裡開始大學生活。你們每一個人都將在這裡學會如何去拯救生命。雖然你們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國的人,甚至救不了一個省一個市的人,但是,你還是可以救一些人,你們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因為你們的存在,他們的生活從此有所不同——你們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你們能夠並且一定會做得到的。

這位美籍教師在演講中對一個富有哲理意味的小故事進行了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闡發了醫學院學生應樹立的高尚的職業道德,升華了演講的主題,使演講具有一種雋永的感召力。

四、由陳及新的點化

在演講中,套用仿擬一些過去的材料,並且進行由陳及新的點化,挖掘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深刻內涵,也是一種較好的升華主題的技巧。

例如,在弘揚愛國主義的主題演講比賽上,一位演講者講述了盼望台灣回歸、祖國統一的內容,最後他是這樣升華主題的:……有一位老知識分子病重期間叮囑自己的子女:“祖國完成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句話比陸游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內涵。它代表著多少老知識分子的心愿,代表著多少中國人的心愿啊!同志們,朋友們,我們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這一天一定能到來!

在這裡,演講者對這則典型材料中改過的陸游名句進行了由陳及新的點化,賦予其更深刻的現實意義,把演講所體現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

五、由境及情的交融

在演講中,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典型事件進行渲染,創設出一種緊扣題旨的境況,並由此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達到升華演講主題的效果。

例如,胡云龍的演講《我們的後代喝什麼》中的一段話:德國的亨格爾小姐與同伴來到神往已久的長江三峽遊覽。一路上,她倆飽覽了長江兩岸醉人的風光,也深深領略了“中國人”肆意破壞環境的無情。在中國遊客眼中,長江竟然無異於一個天然的廢物場,滾滾東流的長江“毫無怨言”地包攬了中國遊客拋棄的一切:果皮、廢紙、飯盒、塑膠……作為外國遊客,她倆怎么也不忍心這樣做,在無法找到垃圾桶的情況下,她倆只好將旅程中的廢棄物用塑膠袋一一裝好,下船前彬彬有禮地請乘務員代為處理。不料,乘務員竟嗤之以鼻,毫不猶豫地把垃圾袋投入長江的懷抱。看到這裡,我不由地要問一句:《長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純潔的清流澆灌花的國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長江,能夠挽起它所養育的人們對它一次次無情摧殘的重壓嗎?……水對我們人類有恩有情,我們決不能做出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蠢事,也不能將我們自己釀成的苦酒逼著我們的後代喝下去,更不能做出殺雞取卵,貽害子孫的傻事。這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