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崗位競聘演講稿

3、積極做好班主任工作,促進班級建設及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避免把貧困生和後進生推向社會,把教學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爭做一名優秀教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給我一個機會,一切奇蹟都有可能發生!兒的每一天,看到孩子們每天高高興興的來幼稚園、又高高興興的離開幼稚園是我最大的樂趣,在工作中我關心每一位幼兒的身體狀況及生活自理能力,如:孩子生病了,我會及時進行電話詢問家長孩子的身體情況,提高我們班級幼兒出勤率。

四、我具有奉獻精神:如只要園內有事,我能自覺地留下來加班,同事有事或有困難時我也能及時頂上,並有質量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服從大局,服從領導的安排。

教師崗位競聘演講稿篇2

課堂是什麼?課堂是知識傳遞的交接地,它廣闊、淵深,它嚴謹、活潑,它應該是一個神聖而親切的字眼。而長久以來舊的教育觀念扭曲了課堂的本來面目,使多少學子不堪回首。時代需要一個全新的課堂,讓我們抖擻起精神,把課程標準的理念、方法迎進課堂,改造它、更新它,讓我們的孩子接受它。

如果說課堂是孩子們汲取知識的海洋,那它必然應該是水波浩淼、氣象萬千的。可走進某些課堂,我們看到教師的教案上永遠有一個標準答案,學生的思維永遠有一個牢不可破的框框;我們看到模式墨守成規、方法一成不變;我們看到無上的權威、嚴厲的說教,以及無條件的接受和戰戰兢兢的服從。於是,孩子們失去了海洋。課堂,是指向過去的世界,還是面向未來的時代?是以人類已經積累的知識為本,還是以人的發展為本?是以單通道方式向學生進行灌輸,還是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動手、學會發展、學會探究?每一個答案都是後者,每一個答案都要求我們完成第一種改造:變“死”的課堂為“活”的課堂。

課堂是教師耕耘的責任田,但更是學生收穫的莊稼地。課堂的主人是學生,你我都不能取而代之。可我們常常看到教師為主角,學生成道具的戲劇時時在課堂上演。我們何必高高在上?我們何必板起臉孔?我們何必去牽著學生的鼻子?我們何必永遠只會說指令性的話語!難道面對前人知識、文化、智慧的精華,教師與學生是不平等的嗎?這樣的教師角色,體現不出教師勞動的創造本質,也貶低了你我的生命價值。其實,在課堂里,老師、文本、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的對話。原創文秘材料,盡在diyifanwen.com網。我想,學生歡迎這樣的教師:聞道有先、授業有道、解惑有法;學生喜歡這樣的課堂:平等、民主、自由。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完成第二種改造:變“教師的課堂”為“學生的課堂”。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前人早就告訴我們書本和實踐是不能割裂開來的。我們要完成的第三種改造便是:變“書本的課堂”為“生活的課堂”。讓家事國事天下事伴隨著風聲雨聲讀書聲走進寒窗;讓書本上的鉛字,跳躍成大自然的花紅柳綠、鳥獸蟲魚;讓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過去和未來,關注個體和社會。不可想像:教育如果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怎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拋棄那些無聊的讓孩子討厭的練習吧,多讀,多寫,多實踐,讓我們營造一個真正的“大課堂”!

我們在課堂里辛苦跋涉,從冬到春,從秋到夏,且行且思,知道唯有改造課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作為一名教師,也許你也曾想:我的工作有什麼意義,我上的課,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話語,我給學生做的一張又一張的試卷,它們到底能給孩子帶去什麼。當學生因此而懼怕課堂,我們真的會黯然神傷。我們會想起自己做學生的時候,也曾接受過這樣的教育,也曾在這樣的課堂里累積應試的知識。我們必須對這段生活有所反思。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教師實現人生理想的地方,它應該成為師生嚮往的智慧樂園、人生殿堂。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用嶄新的視角去審視課堂,未來人才的培養需要我們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標準就是一盞明燈,它指引著我們課堂改革的方向!改造勢在必行,改造刻不容緩,行動起來吧,在課堂里,我們將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教師崗位競聘演講稿篇3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領導給我這個難得的競聘機會,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機遇和挑戰。我非常珍惜這次展示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積極參與這次競聘,並將勇敢地接受大家的評判。根據我的專業特長及工作志趣.我競聘幼稚園班主任。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本人畢業於廣西師大計算機教育專業,在校期間系統學習了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及教師職業技能,初步具備了一個信息技術教師所必需的業務知識。時代一日千里,飛速前進,唯知識是立足之本。參加工作後,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認真學習學校新設備的使用,遇到問題時能虛心地向其他同事請教,做到勤學好問。

二、在教學工作中,認真鑽研教學理論,積極投身到課改實驗當中去。在不斷地學習和摸索中,確立信息技術教學應以"使學生具備一定信息能力,養成良好信息素養"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容,規範學生的上機行為,為學生能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打下紮實的基礎。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做到勤聽課,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工作方法。為了適應課改的要求,我還參加了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獲得了相關證書,並聽取了祝智庭博士關於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學術講座。

三、除了作好教學常規工作外,在擔任網路管理員一職時,制訂了網路管理員工作職責,每個星期能認真檢查機房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能及時解決。在平時工作中發揮所學專業的特長,不重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熱心幫助其他教師進行了整理課題材料、校本課程的編輯、試卷論文的錄入、課件製作等工作。與信息技術處其他老師一起創建了十八中"揚帆網站","七彩校園報",輔導學生參加計算機製作比賽多人獲獎。組織校內教師參加計算機培訓,最佳化了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