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手勢為你的演講增光添彩

演講,同時存在兩種語言:一是口頭的有聲語言,一是身體的態勢語言。手勢則是態勢語之一,演講時使用的頻率很高,作用也很大。因此,用好手勢對於演講十分重要。所謂手勢語就是演講者運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動作變化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態勢語言。只要進入了“演講狀態”,手勢就會出現。那么,恰當巧妙地運用手勢則會為你的演講增添光彩。

用手勢表明觀點手勢語雖然比較抽象,但與口語恰當配合,意味就明確了。演講中,在闡釋觀點、表明態度時,輔之以一定的手勢,可以使演講內容得到強化,主旨更為突出,給人印象深刻。例如,郭琴同學的演講《為自己喝彩》中就有這樣的手勢:

有人說想唱就唱是一種張狂,有人說欣賞自我是一種幼稚,還有人說放飛夢想是一種荒誕,難道事實真是如此?(手心向下,胳膊微屈,手掌稍向前伸,表示不贊成這些言論)也許,理想和現實相去甚遠,我們才無法讓自己釋懷;也許,平淡的生活總在交替輪迴,我們的鬥志已日益磨碎;也許,屢屢的挫折與失敗,使我們早已喪失了激情。(右手輕輕撫胸,平靜地陳述和說明)可是,不想流於平庸,卻又在消極中沉沒;不想人云亦云,卻又走不出禁閉的心牢;不想隨波逐流,卻又蜷縮在窠臼里嘆息,這樣活著,不累嗎?(右手掌前伸,上下略晃動兩次,表示疑惑並希望得到聽眾認可)我想,與其這樣自暴自棄、一度沉淪,還不如相信自己,為自己喝彩!(拳頭緊握,高舉,向前擺動一下,展示自己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態度)為自己喝彩,就是要……演講者的意圖很明顯,針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失望、消極心態,她認為,肯定自己,正視自己,為自己喝彩才是健康的姿態。手勢的運用強化了她所表達的觀點,質疑是為了警醒,否定是為了提倡,使演講主題鮮明,頗得演講要義。

用手勢宣洩情感有的手勢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說話時的感情,加深聽眾對語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這種手勢帶有演講者強烈的感情色彩,特別是交心的境界,個人的愛憎、喜厭、褒貶便自然流露。例如,鮑升濤競選班長時的演講就使用了不少這類手勢: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非要戴上“差班”的帽子而不思進取?(兩手掌往下擺,掌心朝上,稍微用力,表示不滿)有人說熱動2班一沒人才,二不團結。很多人默認了。但是我要說,這是逃避,是窩囊,是自甘人後!(臂微屈,手掌向下壓,表示強烈反對)……同學們,我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積極進取的班級。我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只要我們每個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就沒有我們熱動2班做不了的事,也沒有我們熱動2班過不了的坎!(握緊拳頭,揮動兩到三次,顯示挑戰、精誠團結、勇往直前的意味)手勢語可以從視覺上給觀眾造成情感上的衝擊。鮑升濤同學的演講,從內容上看,說到了同學們的心坎上,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從他使用的手勢來看,快速、有力,情感宣洩淋漓盡致。當同學們的聽覺與視覺都被調動起來了,其感染力、號召力是可想而知的。

用手勢展現美感藝術性是演講的一個特徵。演講者在台上演和講,其聲和其形就給了觀眾一個形象刺激,如果聲音動聽,態勢優雅,就能夠帶來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悅。換言之,演講就具備了藝術性。例如,陳佳怡的演講《十八歲》中這樣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