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口才:如何和青少年溝通對話

青少年在成長期,孤獨總是伴隨著獨立來臨,脆弱的心靈最容易受到傷害。家長在這個時候要對孩子的心理問題以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才能有利於他們走出這段青春短暫的困惑期。但孩子此時處於“心理斷乳期”,和父母及老師多少都存在著溝通障礙,其原因主要是成年人對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變化缺乏了解,而父母居高臨下的態度則加劇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如何和青少年溝通對話,歡迎借鑑參考。

一、父母對自己責任的正確定位是關鍵

作為父母的你們對於孩子意味著什麼,或者換句話說,作為父母你本身對孩子成長應該承擔的教育責任是什麼?正確的定位是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的決定性前提條件。那么什麼才是正確的定位呢?首先,你必須賦予你的孩子充分的對人生的信心,讓她(他)真切地覺得她(他)是你們的最愛,你可以自豪地跟他(她)說:全世界這么多的孩子,而我們選擇了你做我的孩子,是因為我們認為你是全世界的孩子中你是最棒的。其次,作為父母應該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將自己的孩子領入社會,換句話說是儘可能創造她(他)接觸社會的機會。最後,作為父母親應該使孩子有充分的良好心理素質以適應將來他們在社會中的獨立生活。

二、三大原因造成溝通障礙

造成家長與孩子溝通障礙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內容不是以問題為中心,而是以“我”為中心。這種溝通的 內容實際上是家長消極情緒的發泄,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這就使得家長說得越多,孩子的心離得越遠;二是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其實是偽溝通。因為家長與孩子溝通的目的不是關注孩子的成長,而是為更好地控制孩子;三是大多數家長在小的時候從沒有被傾聽過,所以不會去傾聽自己孩子的心聲,這就造成了“大人說孩子無所不可,孩子說話未張嘴前就已經錯了”的局面。

三、溝通要講究技巧

在清楚了造成家長和孩子溝通障礙的原因後,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主要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內容:第一,要接受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現實,要明確青春期是一個風暴期,孩子的某些過激行為不是病態的,而是正常的表現;第二,在與孩子溝通時,講道理應該只占5%,而情感要占95%;第三,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第四,要學會穿別人鞋之前脫下自己的鞋,即放棄固有的成見,讓孩子充分表達想法,做到多聽少說;第五,要注意角色的轉換,在溝通時不要把工作的情緒強加給孩子。

四、認識情緒

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往往覺得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什麼是消極的情緒,比如憤怒、生氣、悲傷、恐懼。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憤怒,不允許生氣,很多家庭有這樣的家庭規條,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想法:生氣是不好的。

當我生氣時怎么辦呢?

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憤怒壓下去了,但在人的潛意識裡還存在。當我一次、兩次、多次壓抑憤怒的時候,它會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壓抑到一定程度,我沒有辦法再壓抑,有一天就會爆發出來,這時是巨大的爆發。另外一種是逃避壓力。在消極情緒背後其實是有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當我們看待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能“一刀切”。

我舉一個例子,一位他*的孩子兩歲多,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甚至撞出血來。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媽媽就強迫她去。媽媽說你要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父母告訴他你允許有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憤怒。

五、接納情緒

接納承認我們的孩子有一些負面情緒的存在,而不是告訴他你不允許有負面情緒。我們看到了你的負面情緒,允許你有負面情緒,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為什麼這么生氣,怎么接納這些情緒。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習,我有了憤怒情緒時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宣洩,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

六、轉化情緒

當我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放鬆、想像、改變認知的方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係,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么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