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跟家長溝通的技巧

幼師跟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1

幼兒天性好動,磕磕碰碰的事情時有發生,家長愛子心切,有過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個別家長對幼兒微小的傷痛小題大做,攪鬧不休,遇到這類家長,我們一般採用“傾聽”和“轉移”的方法。

1.傾聽:家長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不滿時,有時候會就事論事,有時候,可能是借題發揮,把平時對老師的不滿和積怨一併發泄出來。這時候我們不急於解決問題,只是專注、耐心的傾聽,其實,家長可能是想讓老師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訴說之後,他自己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即沒有具體想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們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訴說之後,心情平靜下來,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從家長的傾訴當中,我們很容易了解家長的真實想法,便於解決,達到令家長滿意的效果。

2、轉移: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火氣很大的家長,得理不饒人,這時候,我們會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面的衝突是不會解決問題的。任由家長吵鬧下去也不是好辦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採取轉移的辦法。把話題轉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誰帶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經意間把孩子的在園情況,可愛之處在字裡行間表現出來,把老師平時對孩子的讚譽描述通過園長的語言表達出來,會令家長格外感動。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了解所有孩子的情況,發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談話,讓家長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不論是幼稚園領導,還是老師都是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而且在深深的關愛著他的孩子。這樣家長常常會轉怒為喜,在和諧輕鬆的氣氛中解決問題,結果當然是容易令人滿意的。

幼師跟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2

(一)多通道開展家園聯繫。

打造家園對話平台,完善家園溝通機制,建構家長資源與幼稚園教學的生態互動關係,有賴於家園之間的平等對話和有效溝通。教師一方面要傾聽家長的聲音,採納家長的合理建議;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家長的引導,轉變家長的錯誤觀念, 提高家長的認識。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班級家園聯繫是必有的特色,使家長能了解幼兒,了解老師的工作。

1、及時更換家園欄內容。

家長最感興趣的是幼兒在園的表現及學到的知識。老師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進行交流,時間比較短,僅僅能與幾個家長進行交流,而家園聯繫欄是面向全體家長的,老師可以把對孩子的要求、班裡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用專欄的形式,告訴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的活動。

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稚園學了些什麼,老師是怎么樣安排一日活動的。班級家園聯繫欄必須有特色、勤更換,使家長有東西可以看。家長看了家園欄張貼的教學內容,回家後就和孩子一起念兒歌、唱歌、繪畫、背古詩等,指導孩子更加有的放矢、得心應手。

2建立班級部落格、qq群,深入家長工作。

我們教師與家長平等對話和有效溝通, 幼稚園必須著力打造家園對話平台,努力完善家園溝通機制。除了一些傳統的、常規的家園溝通方式外,網路以其及時性、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和共享性等特點,以及讓使用者自由展現其思想和個性的功能,成為當今信息社會家園對話、溝通、互動的最佳平台。幼稚園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家長協助、支持的事務也可以通過家長論壇予以發布,對於家長的育兒經驗或錯誤觀念等也可在論壇中公布以供大家探討,這同樣能夠達到方便家園自由對話、溝通的目的。

家長也是各種各樣的,對於不同的家長應採用不同的形式,特別對於一些比較難弄的家長,教師要一定記住,我們是服務於家長,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以利用班級部落格qq聊天對一些家長對幼稚園的一些想法進行溝通、解釋。

(3)認真撰寫家園聯繫冊

我們堅持每月為幼兒填寫家園聯繫冊,,定期每月一次發至家長手中,使家長及時了解幼稚園的教育,並互相探討一些育兒經驗等等。這樣一來,即使再忙的家長,也能及時的獲取幼兒在園的各項信息,達到家園共同教育的目的。使家園聯繫冊真正成為家園之橋。

(二)、把家長會開“活”。

家長會,是一個古老的課題,而如何把家長會開活,則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多年的工作使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哪些工作是我們自身需要加強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家長理解和支持的。在布置新學期例行家長會的時候,我們老師把容易引起家長誤解,引發糾紛的地方整理出來,在家長會上加以強調。比如,每年開學初,家長們都會對幼稚園的工作提出各種要求,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要求我們多教孩子識字、計算等國小化的內容,或者適當給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而另外一些家長,則希望幼稚園教育能夠順應孩子的天性,只要求孩子能夠在幼稚園里快樂、健康的成長。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在向家長詳細介紹自己一學期工作安排的同時,不忘向家長宣傳先進的育兒理念,把我們一日活動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教改實驗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家長做出詳盡的解釋,讓家長感受到幼稚園各項工作內容都是依據先進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長的認同和讚許,教師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開展幼稚園的各項工作。

幼師跟家長溝通的技巧 篇3

1儘早與與老師見一面,對老師有個初步的印象。聰明的家長會在子女到新學校報到時陪著去,或是在第一星期就找個理由與老師交流一下,熟悉一下老師,以便了解老師的性格。第一步做好,以後就順利多了。心理學家認為,在輕鬆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那時彼此已經尷尬了。

2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一些家庭問題,如父母離異,父母經常吵架,小時候受過侵害等情況。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要結合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異常時獲得老師的理解。

3“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會在里調皮學校里搗蛋呢?”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很了解。每當老師對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時,家長往往很不高興。但是要注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能完全和在家時不一樣,這樣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因此,老師和家長要經常交換意見,有助於雙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4即使家長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意見,也不要傷老師的面子。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可能是正確的。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是有道理時,一般來說,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的。

5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專家常提醒父母:“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每位同學都偶然犯個錯誤的話,老師就忙得不可開交了。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

6即使家長很生氣,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長同老師交涉之前也要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7儘管家長有進行合作的誠意,但是老師還是顯出不願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么家長們之間可以互通情況,必要時向校方或其他有關方面反映,以便及時進行干預。當然走到這一步,家長和老師都是失敗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