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事件演講稿(2015)

1935年12月9日上午10時,北平各大中學學生3000餘人齊集新華門前請願。隨後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防共自治運動”,反對日本侵略華北。遊行隊伍在西單和東長安街與軍警發生衝突,學生受傷頗多,被捕者數10人。12月10日,北平各校學生實行總罷課。杭州浙江大學學生會決議,回響北平學生運動,並通電全國。12月11日,南京國民政府指派“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7人,指定宋哲元為委員長。宋哲元派軍警分駐各大學校門,嚴禁學生出校遊行示威。12月12日,上海、南京、武漢和廣州等地大、中學校學生聲援北平學生。12月14日,海各大學學生救國會成立,通電聲援北平學生運動。12月16日,北平44所大中學校學生1萬餘人,再次舉行遊行示威。遊行隊伍遭軍警鎮壓,被捕者2310人,受傷400餘人。北平罷工、罷市、罷課。原定本日成立的“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1936年1月,京、津等地學生組織南下宣傳團,深入到工農民眾中去宣傳抗日。3月31日,為北平第17中學學生郭清死於獄中,北平舉行抬棺示威遊行。

5月28日,北平舉行示威遊行,遊行的口號是:擁護29軍抗日、發揚29軍抗日傳統、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5月30日,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29軍軍長宋哲元發表談話,表示若日本仍然增兵華北,余將與29軍將士實行抗日。6月13日,北平學生舉行第4次示威遊行,反對日本繼續向華北增兵。沿途軍警對遊行隊伍不加干涉,並予以同情。

縱觀近代的學生運動,54運動給第1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人心、思想和幹部。129運動則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1戰線的建立

歷史值得反覆回味。54運動激發了愛國青年對“中國往何處去”這1問題的思索,1部分具有革命知識分子留在國內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另1部分則分赴法國、德國、比利時勤工儉學、尋求真理。周恩來就是勤工儉學生中的光輝榜樣。這極其深刻地影響了近代中國歷史。129運動呢?

1936年12月9日,西安萬餘學生舉行12·9運動1周年的紀念活動。張學良將軍為了避免流血事件,親自前往臨潼道上的10里舖勸阻學生,表示“我張學良的愛國心情跟你們1樣,你們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也許我的要求比你們的要求還急迫。但現在你們不要再往前走了,不然會發生流血事件。”學生們則回答“愛國就不怕犧牲!”張學良最終表示要在1星期內用事實對學生作出回答。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以兵諫的形式迫使蔣介石投入抗日大潮。西安事變——1群學生與1位將軍1種情懷的契合與共鳴。在我看來,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鏡頭之1。129運動的火種,傳到了國民黨編制核心之下的以張學良將軍為

代表的人心中。1940年,日軍發動棗陽會戰。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大可不必親率部隊出擊,但他不顧部眾的再3勸阻,親率僅剩的2個團加總司令部直屬特務營渡過襄河作戰,最後舉槍自戕壯烈殉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1去兮不復還,夫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129運動,注定會成為可與54運動比肩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學生運動。

歷史不是1頁書籤,歷史不是已經成為化石的過去,歷史不是時間長河中1段孤立的截取場景;歷史是祖先的腳印,歷史是1艘擺渡華夏民族的巨船,歷史是1個民族曾經的精神符號的記憶,歷史是1段段螺鏇上升幫助我們民族抵達1個又1個高度的樓梯……

我們應當記取隔著74年光陰的129運動,記取以學生為先鋒的全民抗日高潮中英勇的民族精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