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鋪就綠色的生命之路

各位朋友:

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鋪滿了錦繡,有的卻荊棘叢生。在新疆美麗的伊犁盆地,人們傳誦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裡的主人翁,二十年來將自己的青春熱血灑在為邊疆軍民服務的護理事業上。邊疆軍民的心中牢牢地記著她的名字——張惠芳。

陝西大荔長大的張惠芳和許多女孩子一樣,小的時候就羨慕白衣天使,心裡總編織著一個美好的夢。 1981 年 7 月,她從新疆呼圖壁軍醫學校護理班畢業,帶著五彩斑斕的青春之夢,被分配到邊塞小城伊寧解放軍第十一醫院腦外科。剛參加工作,她就遇上了棘手的問題,一個小小的針管,老護士操作起來輕鬆自如,在她的手裡卻好像有千斤重。每當病人議論起她打靜脈針注射比別人痛,甚至不願意讓她注射時,張惠芳心裡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感到無地自容。她偷偷抹了淚,後悔不該拿注射器。

也許是軍人後代的原因,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個性。經過努力,張惠芳認為自己已是一名合格的護士了。直到發生了一件事,她才發現自己距合格的護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一回,一位住院的老首長趕上過生日,可是他的兒女大概有特殊情況沒過來,老人很失落。看著老人滿頭的白髮,看著他在沙發上疲憊的身軀,張惠芳一下想起自己的父母親,如果他們有這樣的遭遇,會怎么想呢?病人的落寞,使她深感內疚和歉意。她開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像對自己父母一樣精心照料老人。老人一天天痊癒,出院時感激得老淚縱橫,拉著張惠芳的手說:“你比我親閨女還要親哩。”

從這件事上張惠芳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護士,僅有熟練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更要有一顆不同尋常的愛心。

邊疆軍人的愛是沉重的,既有傳奇的美妙,又有傳奇的艱辛和苦難。

張惠芳的丈夫是陝西銅川市的一名稅務幹部。 1994 年 12 月張惠芳給丈夫發了一封電報:“因部隊有任務,不能按時回家休假。”丈夫理解妻子的心情。於是突發奇想:她不能回來,我就不能去嗎?他給妻子發了電報,不遠千里來到新疆。可到了果子溝才知道這裡發生了大雪崩,車輛無法通過,這期間張惠芳也無法出來。一山之隔,使張惠芳和丈夫成了牛郎織女,丈夫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沒想到這故事應驗到自己身上。這個有情有愛的漢子,站在冰天雪地的山坡上想了很多很多。

張惠芳把寂寞的愛化作對邊疆軍民的愛, 1998 年 7 月的一天,伊犁軍分區通信站 18 歲的戰士祁光恆在架線作業時發生事故,造成雙目失明,肢體活動障礙。折斷了青春翅膀的小祁,從昏迷中醒來後,眼前一片漆黑,他想到自己立志在軍建設功立業的希望從此無情地化為泡影時,萬念俱灰。張惠芳知道此事後想:“一個年輕的戰士,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要走的路還很長,美好的生活還等著他,自己有責任幫助他重新振作起來,頑強地走過人生旅程。”細心的張惠芳給他餵水餵飯,端屎端尿,擦身洗臉。頭髮長了,張惠芳借來推子幫他理髮;衣服髒了,張惠芳不聲不響地幫他洗淨疊好;食堂的飯他不喜歡吃,張惠芳從家中端來可口的飯菜,一邊餵飯,一邊給他講保爾、張海迪戰勝病魔、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事跡。愛的春風終於溫暖了小祁那顆冰冷的心,重新點燃了他的生命之火。

張惠芳的生活是艱難的,生命的港灣里也包含了酸甜苦辣。 1992 年 5 月的一天,孩子發了一整夜高燒,咳嗽不止,小臉蛋燒得通紅,張惠芳在床邊照顧了一夜。望著高燒不退的孩子,她心亂如麻,內疚和不安使她淚水叭嗒叭嗒地掉在孩子的臉上。孩子睜開眼說:“媽媽別哭,你能在家陪陪我,我就不難受了。”望著孩子那祈盼的目光,聽著孩子對她的最低的要求,想想孩子過早地承擔了家務,張惠芳真想大哭一場,真想好好陪陪他。但她想到科里人手少,任務重,科室工作一直滿負荷運轉……就給孩子打了針、帶上藥交給了幼稚園教師。正當她要離去時,孩子拉著她的衣角不肯鬆開,流著委屈的淚水喃喃說:“媽媽下班別忘了早點兒來接我。”張惠芳流著淚向醫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