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祖國60華誕徵文:一倫甲子話家常

六十年前,父親帶著母親背著一個僅有的包裹來到了我們現在居住的城市,六十年過去了,我們家由最初的父母兩個人發展到現在二十多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觀一斑而知全豹,一個“家”的繁榮是離不開“國”的昌盛的。

這一倫甲子中,我們家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情,做為一個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家庭來說,大事無非就是結婚、成家,而我們家的諸多婚事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父親、我和兒子的婚禮,因為我們祖孫三代人的婚禮都落在吉祥的“九”字上,父親是上個世紀的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年,我則是剛剛改革開放的七九年,而我的兒子更幸運是在今年,共和國走進六十年大慶的二零零九年!

上個世紀的四九年,共和國剛剛成立的金秋十月,在城裡學徒的父親,帶著幾樣簡單的禮物,去附近農村一個遠房親戚家,和他們的鄰家姑娘結婚,那個姑娘就是我現在的母親,那時剛剛解放不久,結婚還是原有的習俗,騎大馬、坐花轎,吹吹打打是少不了的,唯獨就是彼此之間沒有了解,當然更談不上什麼感情,然後就是大家在一起吃頓飯,之後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坐著馬車和父親一起回到了父親工作的城市,開始過起清貧的生活。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時光進入了七九年初,經人介紹我認識了了我的妻子,相處半年後準備結婚,那時候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人們的物質生活還是相當貧乏的,一切都得去張羅,那時城市的樓房還很少,人們基本上都是居住在由平房圍成的四合院裡,婚禮也都在這樣的四合院裡舉行。記得我結婚那天,單位的同事,同學和街坊鄰居陸陸續續的來到了我家居住的院子,這個送一個暖瓶,那個送一對枕巾,你一個臉盆,他一個床單,鍋碗瓢勺之類,鮮有幾個紅包也都是五元、十元,我和妻子都穿一身藍色的料子服,胸前各戴一朵印有新郎、新娘緞帶的紅花,站在眾人前面,經過簡單的儀式後,就開席了,院子裡臨時壘砌的爐灶上面搭個棚子就是廚房,不一會十幾道菜就擺在放在各家各戶炕上和地下的桌子上,大家高高興興的在一起大吃一頓,在那個物資生活不算寬裕的時代,也()是大家期盼的樂事。

一晃三十年又過去了,二零零九年的五月,兒子結婚了,兒子的婚禮是我們家住孫三代人中最為隆重和新潮的,兒子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後,自己找的女朋友,兩人都有不錯的收入,在他們一幫年輕人的策劃下,從樓房的裝修、迎親的車隊、豪華的酒店、漂亮的婚紗、講究的儀式以至令人嚮往的蜜月旅行,一切都是那樣的順暢,一氣呵成,靠的是殷實的經濟基礎。

從父輩的沒有感情、沒有物資基礎的婚姻開始,到三十年後我這輩已有了朦朧的愛和微薄的經濟基礎,而後輩們的婚姻則是愛情和較高經濟基礎的完美結合,這不就是人們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好日子嗎?

六十年來,我們家祖孫幾代不僅從數量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其受教育的程度也產生了新的飛躍,父親唯讀過三年私塾,我這一代僅有我一個大學生,而兒子這一代則是清一色的大學生!這是一個家族昌盛的根本,家族如此,民族如此,國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