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社團成立大會發言稿

尊敬的學校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能夠登上這神聖講台。也非常榮幸能夠與大家一起建造一個社團,一個關於歷史的社團。給這個新生的社團起名為“武陵探源”,是按照《常德市三中學生社團管理條列》在教務處、政教處領導下的以愛好歷史的學生為主體,實行自主管理的民眾性組織。

武陵探源歷史社團社旨在培養同學們首先通過對家鄉歷史知識的了解來提高同學們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和熱情,學會分析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拓展同學們的歷史知識,以及提升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使同學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彌補課堂歷史教學的不足,豐富學校的社團活動。

武陵探源歷史社的基本任務及目的:

1.以研究、學習、互相交流為目的,為廣大愛好歷史的同學提供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的平台,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2.彌補課堂歷史教學的不足。傳統的歷史課,由於要照顧到大多數同學的認知水平,就難免忽略了那些對歷史擁有濃厚興趣以及對歷史已有一定基礎同學的學習訴求。另外平鋪直敘式的說教法很難激起同學們學習歷史的熱情,因為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往往是從某些特定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時段推廣開來的。這些歷史課堂教學的不足,武陵探源社能夠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加以補充。匯總同學們感興趣的歷史事件進行討論和適度研究。就是要投同學之所好,積極開展歷史學習,這也是歷史社團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通過邀請歷史教師或社團人員就同學感興趣的歷史現象開展專題講座活動,拉近同學與歷史課堂的距離,在這中間,歷史社團將要起到橋樑的作用。

3.促進培養同學們正確歷史觀的形成。正確歷史觀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而正確歷史觀的形成,又會反過來影響同學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正確歷史觀的形成,需要有鮮活生動的歷史事例和適當深度的挖掘來做指引。使同學們悟出其中的哲理。歷史社團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一關鍵,準確選題,採取適當的學習模式,力求幫助同學養成正確的歷史觀。專題講座、歷史電影觀後感、歷史大討論、歷史劇的編排,都是不錯的手段。

4.發揮歷史社團主動活潑,積極創新的特點。將武陵探源社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平台,把愛國主義這條主線貫穿始終。

這就是由我和胡彬彬老師提議,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同學們鼎力相助下,所要建的武陵探源歷史社團。

一個國家,歷史是經驗、教訓、明鑑、秉承,是過去的沉積,未來的導向;一個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教你融會貫通、懲前毖後,是學習的源泉,進步的信心。

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喜歡閱讀傳統的經、史、子、集著作,“苟有志於學問,此實為必讀而不可缺”,這是青年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態度。他對史籍的愛好,貫穿於他的一生。

毛澤東讀得最多的、批註最多的歷史書籍是《二十四史》。中南海毛澤東故居藏書中有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這部《二十四史》,是1952年工作人員根據他閱讀中國古籍的需要而添置的。這是一部大字木刻線裝本,毛澤東生前特別喜愛,每次去外地視察工作,參加會議和調查研究時,他老人家都囑咐工作人員帶上這部史籍,走到哪裡,帶到哪裡,讀到哪裡。從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無論在外出的火車上、飛機上,無論在住地的會客廳里、書房裡、辦公室里、臥室里,無論白天、黑夜,工作人員隨時都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凝神靜氣地讀《二十四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