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葡萄酒培訓師開班儀式上的講話

二是氣候優勢。蓬萊屬北溫帶季風區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十分利於釀酒葡萄的種植。蓬萊年日照時數為2825.1小時,葡萄生長季節日光能係數ih為7.66,年平均降水量618.6mm,年平均氣溫12.5℃,年有效積溫 4488 ℃,全年無霜期216天,非常適宜葡萄生長。受海洋性氣候影響,9月下旬和10月中旬雨量偏少,水熱係數(k值)分別是1.29和1.14,採收期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葡萄糖度的積累,從而生產出高品質的釀酒葡萄。在這些條件下種植的葡萄糖酸協調,釀出的葡萄酒酒香馥郁,口感清爽,尤其是高檔乾酒回味十足。

三是產業優勢。蓬萊從清代就開始種植葡萄,果農具有豐富的栽培管理經驗,生產的葡萄品質優良,在我國葡萄種植行業具有較高的地位。特別是在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擁有一大批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產業群,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聚集了大量的既有葡萄酒知識,又有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的企業家隊伍以及行銷方面的人才,為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是人文優勢。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大多是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區域。蓬萊恰恰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富集的城市,不僅在膠東半島,即使是在中國,乃至亞洲,也頗具盛名。在2100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中,蓬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並且一直是中國對外交流最廣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因此,在中國葡萄酒產區中,蓬萊是最有人文資源、最有條件打造葡萄酒文化品牌的城市。

第三個問題,蓬萊市培植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戰略措施

近年來,我們立足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將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做為“百年立市”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全力打造“中國葡萄酒名城”,目前已成為國內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共發展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8萬畝,擁有葡萄酒企業45家,葡萄酒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

一是大力引進龍頭企業。近幾年,我們按照“政府引導、專家參與、企業運作”的思路,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各種資源,瞄準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企業進行招商。短短几年時間,成功引進了16個葡萄酒加工企業,總投資達13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6個。中糧長城、南王山谷酒莊、新天國際、金六福香格里拉、華東百利、菲律賓康達、義大利羅迪、德國阿爾瑪、英國登龍、法國瑞楓奧塞斯等10多個大的葡萄酒項目相繼落戶,舞起了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龍頭,使蓬萊成為中國知名葡萄酒企業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二是積極推進葡萄種植基地建設。“七分種植、三分釀造”。為進一步提高葡萄質量,我們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種植的標準化、區域化和規模化為標準,切實加大葡萄種植基地的建設。在葡萄基地建設中,主要採取了三種模式。一是“中糧模式”。以中糧長城、金六福香格里拉、菲律賓康達為主要代表,基地面積達2.5萬畝。由企業租用農民土地,建立農業車間,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按照工廠化的方式組織農民進行集約化生產。二是合作社模式。以北溝供銷社為代表。北溝供銷社上聯天津王朝公司,下聯農戶,建立了葡萄合作社,農戶以葡萄園入股,由供銷社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管理、收購,年底進行分紅。目前,合作社模式的葡萄基地面積達1.5萬畝。三是訂單模式。由企業直接與農戶簽訂契約,按保護價收購。目前,訂單模式葡萄基地達4萬畝。

三是著力打造蓬萊產區品牌。產區品牌是蓬萊發展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最大優勢。為進一步提升蓬萊產區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我們充分發揮“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優勢,把“海岸葡萄酒”做為產區的最大亮點,全面引進世界著名葡萄產區的管理規範和發展理念,抓好苗木培育、區域種植、質量控制、品牌宣傳、行業管理。一是推行標準化種植。全面推行品種區域化、栽培規範化、管理標準化,品種選擇、苗木培育、栽培模式、施肥澆水、農藥使用、採摘時間、產量控制等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蓬萊市釀酒葡萄種植規範標準》和無公害標準、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操作,不斷提高葡萄品質,XX年被確定為全國葡萄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二是強化行業管理。規範的行業秩序是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個企業、甚至一個產品出問題,就有可能給一個產區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為此,我們成立葡萄與葡萄酒局及葡萄酒行業協會,聯合30多個廠家,發布了旨在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葡萄酒生產秩序的《蓬萊葡萄酒質量宣言》,制定出台了《葡萄及葡萄酒行業生產管理辦法》,抬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有力地維護了蓬萊產區的品牌,確保了蓬萊原產地域保護認證的權威性。三是進行全方位整體宣傳。從去年開始,我們依託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和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連續兩屆舉辦了中國·蓬萊國際葡萄酒周活動,並發起成立了由七個國家海岸產區參加的世界海岸葡萄組織,全面提升了蓬萊產區知名度,全力打造“中國葡萄酒名城”和亞洲乃至世界葡萄酒名城。

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迅猛發展,取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就業增加,為解決“三農”問題闖出了一條新路。首先,從農民獲得的收益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將大量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農民不離鄉離土,就可以獲得比外出打工多得多的收入。目前,全市基地農戶達到3.7萬戶,僅此一項,年可增加農民收入3億元左右。農戶種植葡萄,每畝淨收入可達4000元,比種植農作物高了15倍左右。在企業基地工作的農戶,年收入高達1.7萬元。最近,我們已經對全市範圍內適合種植葡萄的35萬畝土地進行了規劃布局,這個目標如果實現,預計全市葡萄基地農戶可達15萬戶左右,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入近20億元。其次,從企業獲得的收益看,以中糧煙臺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投產4年,主要經濟指標連年翻番,去年實現利稅1.4億,上交稅金8100萬元,人均利稅100萬元、人均納稅近60萬元。今年,該企業銷售收入可達到6億元,利稅1.8億元,上交稅金1.2億元。三年內,該企業銷售收入可達到13.6億元,利稅6億元,納稅3億元。第三,從政府獲得收益看,去年,全市葡萄酒企業實現利稅3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三年內,全市葡萄企業利稅可以達到9億元,上繳稅金可以達到6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