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法制課講稿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這件案子的主要教訓是:賀*年幼無知,聽信欺騙,引狼入室,造成嚴重後果。青少年學生世界觀沒有完全定型,思維方式極不穩定,判斷事情的能力差,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細思量,權衡利弊,切不可頭腦發熱,貪圖蠅頭小利而誤入歧途。

案例三 在校生酒後傷人 受害者亦屬活該

這是一起故意傷害案。

張**,16歲,**職中二年級學生。200*年3月22日晚10時酒後出宿舍門時,將下晚自習回宿舍的學生孫**撞了一下,孫到宿舍,將年事告訴了同學艾**,讓艾給處理一下,艾答應後,孫**就將張**叫到宿舍樓西側說剛才發生的事情。正說著,候**到了跟前,問:“什麼事?”艾**就將發生的事給他說了,孫**說:“沒事”。候**說:“咋沒事?”並問張**這件事怎么處理,張**說:“你想咋辦就咋辦。”候**就在張**的右肩上搗了一拳,後又用左手摟住張的脖子,用右拳在張的身上搗,用膝蓋在肚子上頂,在張**被候**搡不予考慮門背後時,張**從口袋裡掏出跳刀,用左手撕住候的頭髮,在候的胸部捅一刀,後連推帶搡將候又捅一刀。候**在被推至床邊時,將張**撕到床上,壓在身下,張**又在候的胸部邊捅二刀。致候大量出血送醫院搶救,發現其左腋下、左胸部、右胸部、左上腹均被刺傷。

經法醫鑑定:候**胸腹部被銳器刺傷,致雙側開放性氣胸、肺破裂、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失血性休克。按照《人體重傷鑑定標準》第58條、第87條之規定,已構成重傷。

張**故意持械傷人,致人重傷,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4條之規定,構成故意傷害罪,被告人在犯罪時系未成年人,從輕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對候**人身傷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民事賠償責任張**負百分之五十,候**負百分之四十,學校負百分之十。

本案涉及《刑法》兩個概念:

1、正當防衛。是指正在受到不法侵害時,採取的防衛行動不受法律追究。在本案中,張**的行為有點防衛的成份,但不屬真正意義上的正當防衛,所以應該承擔刑事責任。

2、故意傷害罪。《刑法》243條規定: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構成犯罪的行為是故意傷害罪。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致 傷的處3年以上XX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使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平心而論,這起案件應該給傷害別人的人和受別人傷害的人送上一副對聯

上聯:酒後撞人  張**先不應該。

下聯:逞能耍二 候**亦屬活該。

橫批:法盲一對

這兩個在校生,判了刑 ,賠了錢,挨了疼,應該有哪些教訓?我們不妨構想一下:假若,張**遵守校規,不的校內喝酒;假如他撞人之後,說聲“對不起”; 假如候**少一些哥們氣,少一些逞能好事、少一些二桿子勁,會是什麼結果呢?這件不該發生的事,肯定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之四:觸法網不思悔改再犯罪迷途難返

關**,男,漢族,生於1985年2月28日,國中文化程度,******人。200*年6月15日因犯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宣告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