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為“尊重”一詞下定義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如何能夠正確地給“尊重”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呢?當查閱了《現代漢語詞典》和訪問了某些企業中高層領導們後,我們得到了部分答案。可是,總覺得還少些什麼,對,少的是在員工心目中對“尊重”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員工們的心聲:

尊重是相互的

員工對自己上司的尊重可以贏得上司對你的尊重。在“員工如何尊重自己的上司”這個話題上,有很多人給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見了領導的面要首先上前打招呼、把自己份內的工作漂亮地完成、和自己的上司有了矛盾不當面頂撞他、及時向上司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

既然尊重是相互的,反過來說,上司對下屬的尊重自然也會贏得下屬對你的尊重。

認可:讓我們好感動!

一位網名叫“塵塵”的網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是公司行政部的一名員工,主要負責後勤管理工作。因為公司員工來自五湖四海,所以員工對後勤食堂員工服務工作態度意見頗大。我們公司有著自身特殊性:食堂工作員工大部分是特殊裙帶關係,管理起來有所顧慮。在員工一次次的意見後,我們行政部的幾個人與後勤相關主管人員想到了公示後勤工作人員相片、工號和設立投訴、意見箱這個辦法,並對每一月員工意見做出回復。於是我們修訂了一個操作方案,在員工中我們也做過調查與了解,大家也比較贊同。這只是我們下屬的想法與計畫,因為考慮到很多因素擔心到了領導這一“關”不能通過,當我向領導匯報這件事時,沒有想到他很爽快贊同與支持。當時我們好開心!

一個員工的辛勤勞動需要企業管理者的認可,換句話說,管理者對員工的付出採取肯定的態度,是對員工勞動的最大尊重!當員工辛辛苦苦地為企業做出一件事後,無論效果如何,作為企業的領導應該對員工的這種行為表示認可,然後再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可行的舉動。假如老闆總是粗暴地打斷員工的談話或是他的想法的話,“尊重”將無從談起。

對“為所欲為”說不!

還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友也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個家族式企業,公司是老闆自己出錢開的,而他本人又帶有極強的個人感情色彩,可以說在公司中為所欲為。他把自己幾乎所有的親戚都安排在公司中擔任要職,不管有能力的還是沒有能力的,總之是任人唯親。我們這些做下屬的自然被淪為了“弱勢群體”,在他們面前根本就沒有發言權,他們想怎么乾就怎么乾,我們這些員工心中極為不滿,準備找機會跳槽。

人格尊重是管理者尊重員工的基礎,員工是企業的財富,並不是企業的奴隸!如果管理者連人格尊重都做不到的話,還談什麼企業管理,更不要講人性化管理。

通過以上兩個實例,我們能稍微了解一些員工對“上司如何尊重下屬”這個話題的看法。當然尊重這個話題的內容很豐富,以上實例也只不過是管中窺豹而已。為此,我們又去聽了一下其他員工的看法:老闆總是一說話就傷人就是對員工的不尊重;越權指揮的管理者不尊重員工;一意孤行的管理者對我們傷害很大……

我們最近做了關於“你如何顯示尊重自己的下屬”這一話題的調查。有一位網友對“尊重”一詞是這樣描述的:“尊重”就是先要看你重不重,然後再來決定別人對你尊不尊。乍看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其中充滿了調侃的味道,但仔細想想,這句話暗藏了一個對尊重的定義:“重”是指“行為”;“尊”是指“態度”。“先要看你重不重”是說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的行為是否得當?“再來決定別人對你尊不尊”是說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根據對方的行為所採取的態度。

現在提倡建設和諧社會,那么企業管理者建設一個和諧企業成了責無旁貸的事情。

在調查中當我們問到“假如遇到不尊重你的上司時,您會不會因此而離開?”令我們吃驚的是網友的回答驚人的一致:“離開,絕對離開!”讓我們試想一下,將這個問題換成“假如遇到不尊重你的下屬時,您會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對他?”來問企業管理者的話,是否也會得到一致的回答“炒掉他,絕對炒掉他”呢?當然這只是個構想,假如是這樣的話,建設和諧企業只能作為空談。德魯克曾經說過:“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而尊重又是溝通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建設和諧企業中一定要學會相互尊重,換言之,尊重是建設和諧企業的“潤滑劑”。(紫棠)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